英日宣戰!27日下午,這一條訊息率先以緊急號外的形勢出現在了新政府的咽喉報紙………‘中國之聲’上,就像一道突如其來的閃電一般,亮光在刺痛了每一個關注國事的國人眼睛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藉著這光認識到了籠罩在民國天空之上的厚厚戰雲。
現在這段時間民國國內滿是不安的空氣,除了李漢的總統府系統和國防軍系統,出於對他近乎盲目的信任,對於在他的領導下取得勝利有著毫不動搖地信心之外。政府還有民間,雖然也是一時之間民族精神高漲,但是對於前途,卻已經產生了懷疑。沒辦法,現在國內就算是最樂觀的人,在面對中日國勢對比的時候,也會謹慎的表示,現在的中國不是日本的對手,或者說是遠不是日本的對手。對於這個自甲午年擊敗了中國之後便越來越強的鄰國,儘管國內痛恨辱罵它的大有人在,但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的民族主義者都明白,日本太強了!
正是因為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對於日本向無視中德聯合宣告,撕開了臉皮要赤果果的搶奪將要回歸的青島,國內的多數百姓都默許了政府在這屈辱中的沉默表現,哪怕自始至終,政府都沒有正面回應過日本人的挑釁。各國都在中國問題上對日本的行動加以默許,在列強看來,準備好的實力雄厚的日軍,一定能在山東輕鬆擊敗德軍。反正日本都已經對他們保證絕不涉及各國在華的傳統利益,而歐洲各國在這個時候又需要日本幫助他們穩定遠東局勢,所以犧牲一點中國利益安撫日本不是一種最自然的選擇麼?反正中國在日本的大軍之前,應該不會有太強的抵抗能力,遠東這個時候地動盪會很快地安定下來。既然是這樣,就不如默許日本的行動了。
國內雖然民情激憤,但是大多數地人的心理,卻不是太有信心。要對德軍動手的不止日本一個國家,還有個英國在裡面。萬一因為青島問題同時要和兩個列強國家發生衝突,國家應該何去何從?報紙連篇累欣的東瀛訊息也讓民心更加地動盪不安,日軍國內對青島的垂涎,軍隊的動員規模,都傳到了國內。正因為對國家能夠擊敗日本的不信任,國民默許了政府在青島問題上的沉默。
但是有一句話,叫任何忍耐都是有極限的,列強若是一再相逼,兔子急了都會咬人呢更何況是自數千年前便一直以神明貴胄後代自居的驕傲中國人。當27日,日本國內政府經過了短暫的激烈碰撞跟妥協之後,最終批准了加藤定吉跟神尾光臣聯名向國內遞交的建議,同意日軍向中立國中國‘借道’進攻青島,並暗示日軍儘可能的爭奪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最低限度也要從德國人手裡奪來膠濟鐵路。
日本政府隨後擬定了要求中方開放通道供日軍透過的外交建議書,因為中方單方面撤回了駐日公使館,日本只能命令駐華公使日置益向中國遞交。當抗議書抵達北京,一時間連段祺瑞、徐世昌等穩重派都沉默了下來。日本這種強盜途徑,已經不是落在中國、政府臉上的巴掌了,而是高高舉起的銼刀,政府稍微示弱就有可能引發正處於爆發邊緣的國民的過激反應。這下子,連徐世昌這些穩重派都不敢再開口了,他們不能再為日本人的一再相逼承擔罵名跟責任了,沒人想成為李鴻章第二。
李大總統在第一時間就日本人的‘要求’做出了強硬的回答,27日下午接到日本抗議書的兩個小時之後,藉助著中國之聲報紙現在已經普及全國各省的發行網路,加急號外將這一令國民震怒的訊息傳播到了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當天下午五點,總統府繞開陸軍部跟國務院,簽訂本年度第三十四號、三十五、三十六號總統令。
李大總統在總統令上蓋上了印章並簽下了自己的大名,根據三十四號總統令,全國轉入戰爭狀態,一切軍事、重工工廠、造船廠轉入軍管狀態。沿海各港口尤其是長江口沿岸港口悉數接受軍事管制,同時總統府批准任何時候軍方擁有在沿海海域佈雷及擊沉敵對國戰艦的權力;三十五號總統令,中央財政未來五年內將增撥不低於8000萬國防軍擴張軍費,同時批准國防軍在未來五年內擴充至三百萬常規陸軍及不低於五百萬預備軍的規模,同時在二十九個省區建立義務兵徵兵點,擁有接納跟徵召適齡年輕人入伍,以保衛國土;三十六號總統令比之前兩條來的更加直接,批准成立華北、華東兩大軍區,分別任命藍天蔚上將及季雨霖上將為兩大軍區總司令,麾下共節制十六個師共三十一萬兵力及四個航空中隊跟兩個戰車團。
李漢的確被日本的一再相逼而震怒了,他不是一個不懂輕重的狂妄好戰派,更比誰都清楚一戰四年機會是民族工業還有國家實力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如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