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尚有後續的一個師的武裝將被送到河南前線。可以說這一次總參拿出來的計劃有著很重的李漢的影子,事實上這一行動計劃幾乎就是照搬去年討袁戰役時他設計的方案,只不過今年又根據實力的變化稍微做了一些變動罷了。
去年李漢主打的是安徽戰場,其餘各條戰場都是服務於安徽主戰場的次戰場。軍政府在湖南、江西選擇退讓,陝西跟河南戰場更是隻守不攻,只因為當時的軍政府兵力嚴重不足,縱使開戰之後急速擴兵,大多數士兵也只接受了一個月的訓練,因此只能主選擇以一場大勝逼迫袁世凱重回談判桌上。而現在的局勢又有了新變化,去年討袁戰役時擴充的新兵,經過了半年的訓練,已經基本脫離了戰鬥力低下的新兵行列。不過兵備上的充足並不會令李漢控制下的軍政府產生盲目的錯覺。因為縱使曉得現如今的國際局勢,軍政府也一直都沒放棄對日俄兩國的警惕之心。
所謂打蛇打七寸,李漢看準了袁世凱手上的力量大部分都運用的不是那麼如意,所以縱使他的兵力仍在李漢之上,但真正能用的也就第一軍跟第二軍的十餘個師。浙江跟安徽戰場與其說是鉗制江蘇的第二軍,倒不如說是軍政府設了一疙瘩大的局要捨不得扔掉江蘇跟上海的袁世凱把兵力往‘圈套’裡儘可能的調兵。那一路只是牽制,真正要主打的還是山西、河南,護國、軍只要能夠擊潰第一軍,前往北京之路便幾乎無險可當,拿下北京是早晚的事情!
第五百零五章 雷霆(1)
明天去合肥考試,更新可能晚一點或無更。過了明天之後還是補償這兩個月的更新,請見諒!
………
既然已經向各地分軍政府機關下達了討袁決議,軍政府剩下來地工作就是現場起草一份討袁決議和通電,紙張上說得罵的自然都只是藉口,但對於保證師出有名卻是必不可少地一環。同時,軍委會跟總參經過了十數次的戰役推演,已經確定李漢底牌全掀之下,此次討袁護國在短時間內摧毀袁世凱的北軍主力可能性在七成以上。很多人都看到了問鼎中央政權的希望,所以不少十省內名流人物如張謇之流在李漢提出配合軍政府一同通電向北京發難,以形成聲討浪潮時只有少數拒絕,雖然絕大多數都沒回復,但是也有不少爽快的點頭應了下來。
李漢來回巡視大冶、荊州、漢陽、漢中等地親自過問了一番物資的儲備等事務後急匆匆地返回了大本營武昌。現在後勤方面已經做足了準備,要想獲得他想要的政治結果就要看軍隊能取得什麼樣的戰果了,戰爭雖然只是政治的延續,但政治何嘗又不是戰爭的延續呢。
要開戰了,軍委會下了命令之後最忙碌的無疑屬於將直接參與指揮的總參一眾人員,蔣方震等人正在忙碌核審各路的軍力跟戰略安排,看見李漢來了,立即報告說:“第八師跟第十師已經基本做足了準備,第二、第四航空中隊已經開始裝彈,就等發動總攻的時間了。”
李漢很滿意地點點頭,問道:“第八師那邊有多大的把握在兩天內全吃掉北軍十二師?”
“問題不大,南陽方向的十二師到底不是袁世凱嫡系,以老毅軍為根基新組建的北軍十二師毛病不少,吃空餉、倒賣軍械、兵員老化、戰鬥力低下,就連裝備雖說也更新了一些,但不要說跟我們,就是跟北軍其他師之間也有差距!”對於南陽的十二師,蔣方震還是十分有信心的,他這位有心為中國訓練百萬國防勁旅的‘總教頭’,曾經在日本時就跟蔡鍔、張孝準聯手對國內的各軍實力都調查了一番。加上現在還有調查局源源不斷從各地傳回來的軍事情報,無疑要比之前他們幾人利用身份從清廷官方獲得的訊息還要更加準確。
聽到此言,李漢會心一笑,“我們之前只在襄陽擺了一個旅,將第八師的主力拉到漢陽休整,便是為了迷惑北邊在襄陽一線我們始終以守為主。咱們那位袁大總統老謀深算,雖然沒上當仍舊將十二師調到了南陽駐守,但到底也放鬆了警惕,否則斷不會將第五師調離了南陽調往豫西圖謀咱們的陝南地區。百里先生,你說,咱們的袁總統得知了南陽被攻陷會急成什麼樣子?”
蔣方震笑道:“估計非氣昏不可。”
眾人又是大笑。
李漢突然想起了什麼,心中一動,“雖說事出突然,但這一次軍政府佔據大勢卻不適合不宣而戰。前段時間浙江兵變之後陸軍部不是往咱們這裡派遣了一隊軍事觀察員,被我打發去武勝關前線。李濟深也好吃好喝的招待了這麼久,該讓他們給我們幫個忙了!”
打定主意,立刻一封電報從武昌被髮向了武勝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