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韓甫嶽將軍的指揮部,結果被韓甫嶽將軍以少勝多極限反殺,把兩人一窩端了。
所以,要說恐嶽症,這兩人大哥不說二哥,誰都差不多。
但此時手中的這封密信,卻又讓局勢有了很大的變化。
完顏盛將密信遞給完顏賢:“這是秦會之遞來的密信,讓我們去剿殺韓甫嶽,而他則會派一支偏師策應,與我們前後夾攻。你覺得……此事可信嗎?”
完顏賢看著密信上的內容,沉默不語,一時間也給不出十分確切的答覆。
這段時間對金人來說,心情可謂是大起大落。
先是郾城、朱仙鎮等地接連被韓甫嶽將軍擊潰,緊接著其他戰場的情況也急劇惡化起來,各地的金兵頻頻傳來慘敗的戰報。
而整個金國在黃河以北的統治也都變得岌岌可危起來,各地的義軍蜂起,金人想抽調籤軍支援前線,但這些地方根本就不理會。
甚至金人內部都已經做好了撤回燕雲、徹底放棄這些年吞掉的齊地的打算。
完顏盛也不得不承認,或許前不久剛剛被他在政變中幹掉的完顏昌,才是對的。
齊朝的戰爭潛力一旦挖掘出來,確實十分可怕!
完顏盛也想不通,為何當年靖平之變時,金人南下勢如破竹,所有齊軍全都如同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可轉過頭去沒幾年,齊朝卻突然冒出來一個韓甫嶽將軍,整個軍力直線上升?
完顏盛還是靖平之變時的那個完顏盛,可齊朝的軍隊,卻不是那時的軍隊了。
這一番慘敗,讓完顏盛都感到心灰意冷,不知要如何向朝中交代。
可就在這時,天上掉下來一個巨大的餡餅。
齊朝竟然要撤軍、議和!
這在完顏盛看來,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如果此時完顏盛是齊朝皇帝,當然要御駕親征,帶著韓甫嶽將軍一波推到金人的國都才算善罷甘休。就算不能將金人滅國,怎麼也得訂一個城下之盟,吃到足夠多的好處吧?
結果,齊朝的那位皇帝,竟然這樣就已經滿足了?
真是不可思議。
但不管怎麼說,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雖然在事先不能期待,但在事後,卻是可以盡情享受的。
所以,完顏盛深諳談判心理,在商討議和條件的時候,堅持說必須殺了韓甫嶽將軍,才能定立合議!
這其實只是一次很普通的漫天要價。
金人在談判過程中一直都是這樣的,靖平之變時獅子大開口索要各種錢糧,又或者是如同慢慢收緊絞索一般不斷加碼,都是這種談判思維的體現。
如果對方是個腦子正常的人,就該一邊打一邊落地還錢,最後爭取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其實完顏盛也沒覺得這樣的漫天要價能成功。
結果,齊朝竟然真的打算殺韓甫嶽將軍?
當發現齊朝的想法有些鬆動、這一條款真的有可能達成的時候,完顏盛更是要咬定“必殺韓甫嶽”這一條不鬆口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況,韓甫嶽將軍肯定會班師回朝,而後秦會之和皇帝會想辦法冤殺他,給金人足夠的利益之後,定立合議。
但現在,情況卻出現了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變化。
韓甫嶽將軍竟然拒不奉詔,而且留下了三萬多的精兵,還改名為昭義軍,發了“告天下百姓書”。儼然是要抗旨不遵,並且留下來抗金到底了。
秦會之則是送來密信,請求完顏盛剿殺韓甫嶽將軍來達成和議,而齊朝這邊,則是會派出一支偏師去前後夾攻。
這讓完顏盛陷入了沉思。
他起身在大帳中走了兩圈,說道:“韓甫嶽此人確實是一代名將,郾城之戰,我已是勢在必得之勢,卻沒想到他竟然還能強行破局,鐵浮屠和柺子馬一戰盡喪,真是讓我心痛如絞……
“若是此時他手中僅有三萬餘人,又沒有糧草後勤,那麼此時一舉攻滅、斬草除根,確實是最佳的時機。
“只是……你覺得這有沒有可能是誘敵之計?
“苦肉計的故事,我可是讀過的。”
此時的金人都非常熱衷於齊朝的文化,許多歷史典故都是耳熟能詳。
完顏盛也很擔心,萬一韓甫嶽將軍的謀反只是做做樣子,實際上是為了設下圈套、誘他上鉤呢?
等他猛攻韓甫嶽將軍的時候,各路齊軍分割包抄,到時候他再來一場大敗……
那就別想和談的事情了,直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