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我秦王也!(2 / 4)

只是沒想到,這反而給竇建德帶來大禍。

當地的官員發現流寇和盜匪從來不去搶竇建德,懷疑竇建德才是這些流寇的幕後主謀,於是將他全家殺死。竇建德沒辦法,只能落草為寇,並一步步地站穩腳跟。

而在勢力逐漸擴大之後,竇建德所展現出的一些特質,也能夠展現出他的宏圖偉略。

比如,面對招攬的各種前朝官員、降將,手下曾經勸他全都殺死,以免變生肘腋,但竇建德全都拒絕了,而是以寬仁之心,對這些投降的官員、將領坦誠相待。

而在他所割據的河北之地,勸課農桑、發展生產,讓人民安居樂業,以至於在其敗亡二百多年之後,當地還有許多父老祭拜他。

總結起來,竇建德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算得上是當時的一流人才,而且沒有短板,是個六邊形戰士。

當然,他也不能說是完美,也有因為一時昏聵而冤殺將領,或者制定了錯誤的戰略目標這樣的問題。

但是……跟梁末那群割據的勢力相比,無疑是全方位的吊打。

不說別的,梁末那群割據勢力有幾個懂得海納百川的心胸?又有幾個能勸課農桑、給百姓安居樂業的條件?不吃人,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更何況,即便是在梁朝初年這個群雄並起、璀璨如繁星的時代,除了梁太宗之外,又有幾個人敢說自己絕對不會犯錯?

梁太宗的父親,梁高祖,犯的錯比竇建德離譜多了。

比如在跟劉武周大戰的時候,硬是不想讓梁太宗出手,以至於拖了好幾個月,讓整個河東的局勢完全陷入糜爛,連著送了好幾撥。甚至都琢磨著是不是要放棄河東這塊風水寶地了。

最後還是梁太宗急了主動請戰,這才一戰而重新拿下河東之地。

這完全是梁高祖用人不當造成的惡果。

但沒辦法,他有個好兒子。

竇建德也有話說,梁太宗要是我兒子,我不是一樣嘎嘎亂殺?

總之,竇建德此時的局勢,談不上絕境。

當年竇建德來到虎牢關時,應該是志得意滿、覺得自己飛龍騎臉不可能輸的狀況。

而在李鴻運看來,情況當然不像竇建德想的那麼樂觀,但要說全然沒有反抗之力,倒也不至於。

畢竟從事後分析,竇建德的大敗,稍微也是有一點運氣成分在裡面的。

李鴻運很快在腦海中簡單覆盤了一番當時的狀況。

這場大戰,其實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一次不太願意開始,而且充滿風險的大戰。

梁軍這邊,他們與王世充已經打了很長時間,而且洛陽久攻不克,許多士卒都已經疲憊,軍中也有想要撤兵的想法。

而竇建德的夏軍這邊,同樣也是一支疲憊之師。先是打幽州,而後又打孟海公,遷延日久。其實本該休整一番,但洛陽這邊情況緊急,於是再度領兵前來。

之前的軍事行動並不順利,說明竇建德的夏軍,在組織度上是要比梁軍差很多的。

而最致命的一點在於,他們晚了一步,虎牢關先被梁軍拿下了。

如果竇建德能夠先一步拿下虎牢關,那麼即便是梁太宗恐怕也無計可施,只能暫時退兵,之後再徐徐圖之。

只可惜兵貴神速,有時就是差了那麼十幾天,最後的結果就是天壤之別。

但竇建德有他的優勢,那就是人多。

梁太宗帶的玄甲軍只有三千五百人,據守在虎牢關;而竇建德的大軍則是有十萬之眾。

但或許是因為人數的問題,讓竇建德產生了錯覺。

他在河邊擺出一字長蛇白給陣,在汜水對岸,隔著這條小河跟虎牢關上的梁軍對峙。這些士兵鼓行而進,可謂是聲勢壯大。

虎牢關地處要衝,北邊是黃河,東邊緊鄰關隘的地方就是一條小河汜水,而南方則是鵲山。

也就是說,竇建德命令自己的大軍在汜水對岸幾乎是把每一寸土地全都給占上了,大軍列陣,綿延不絕。

從事後來看,這顯然是個白給的決策,但竇建德也並不是一個完全不知兵的人,他做出這個決定顯然也有他的考量。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攻勢。

其實這一仗如果把梁太宗換成另外其他的一個什麼將領,就會發現竇建德的這個佈陣並不一定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

在汜水對岸列陣、鼓行而進,做出即將大舉攻城的架勢,雖然談不上什麼特別優秀的方略,但在一般人看來,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