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不清理障礙,可韃靼人下次衝鋒時仍然很快被打退的話,那豈不是又得眼睜睜地看著對方安然撤退?
金銘想來想去,終於還是決定保守一點。現在畢竟是敵眾我寡,最需要考慮的並非是如何擴大戰果,而是如何保證不被敵人攻破營寨。
……
在金銘終於下定了決心,並且耐心地等待韃靼人進攻時,韃靼人那邊卻仍然吵做一團。
按照蒙古人的傳統,最先攻破敵人營寨的人擁有優先搶劫權。因此在不知道遠征軍是塊硬骨頭時,韃靼人都搶著做先鋒。
韃靼人的軍隊中,除了韃靼大汗以及極少數大部落的首領擁有常備軍外,其他的都是各個部落的牧民。上次搶到先鋒任務的幾支部落在進攻時全都遭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死傷人數甚至超過了整個部落全部男丁人數的一半。這種損失,稱之為滅頂之災也不為過。
在這種可怕的結果面前,韃靼人的貪念被暫時壓抑住了。現在韃靼人開始發揚禮讓精神,爭相推拒著攻擊遠征軍營寨的任務。(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三十六章 韃靼人的內部分歧
靼人的汗帳之中,一個強壯的中年男人正面沉如水地)7上。此人便是惹得朱雷霆大怒的韃靼大汗鬼力赤。此刻,鬼力赤正在頭疼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人戰鬥力最強。那時的蒙古人騎射水平高些,而且也更能忍飢受寒,但最主要的原因卻是當時的蒙古人戰鬥精神最為頑強。即便是面對無法打敗的敵人,只要統帥命令衝鋒,那麼蒙古士兵就會毫不猶豫地衝向死亡。
時代不同了,蒙古人的想法也不一樣了。
如今韃靼人聚集在鬼力赤大汗的旗下,是因為他能夠給大夥帶來安全、帶來勝利、帶來財富。如果鬼力赤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對不起,各個部落的選擇多了去了:他們可以拒不服從大汗的命令;也可以推舉一位新的大汗;或者投奔大明、兀良哈、瓦剌。總之,並沒有部落死心塌地的支援鬼力赤。
若是沒有足夠的經驗和頭腦,鬼力赤也不可能憑著並非黃金家族血統的身份成為韃靼人的大汗。對於明軍擁有射程如此遠的火槍,雖說還弄不清楚其威力究竟有多大,但鬼力赤仍然對此心懷疑慮。所以在其他部落爭搶先鋒任務時,鬼力赤便順水推舟要攻擊任務交給了那些主動求戰的部落。
如今一戰打下來,已經沒有人主動請戰了。當鬼力赤用語言試探時,那些被試探的部落首領們也沒有一個願意接受這種送死的任務。
大家都不願意承擔主攻任務,難道就此撤退?
當然不行!
蒙古人自從退回草原之後,完全脫產的常備兵極少,基本上實行的是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的全民皆兵制。為了消滅這支在草原上肆虐的明朝軍隊,鬼力赤徵召各個部落好不容易湊足了五萬大軍。現在明朝軍隊就在眼前,難道受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此退兵?
名聲的損失、物資的消耗且不說,己方退兵後豈不是放任明朝軍隊繼續在草原上肆虐?
見各個部落的首領們象是被鋸了嘴的葫蘆一樣沉默著,鬼力赤大感頭疼。
打呢。沒部落願意損失實力。退呢。他這個非黃金家族血統地大汗恐怕就更會被質疑。難道只能將明軍包圍。待敵軍糧草耗盡之後再發動攻擊?
這同樣也不是什麼好辦法。
對面地明軍人數才一萬出頭。車輛卻超過了兩千——總不能指望明軍地車輛中運載地不是糧草而是泥土吧?
粗略估計。對面那支明軍至少能夠支援一個月。鬼力赤這次召集軍隊很匆忙。只帶了三天地糧草。一般羊日行5…6公里。牛7…8裡。如果不顧損失以最快地速度遷移牛群羊群。最近地部落將羊群趕過來也需要五天時間。不過。如果前幾天忍著少吃點。或者宰殺一些馬。那麼待各個部落牲畜遷移過來後。卻也遲早能夠將對方那支明軍地糧草耗盡。
然而這種圍困戰術有一個巨大地缺陷。蒙古人本身地生產力比較落後。打仗時向來習慣於就食於敵。若五萬精壯男子至少一個月待在這裡無所事是。一個月後。哪怕能夠將對面那支明軍地糧草耗盡。韃靼人自身也會元氣大傷。要知道。遊牧民族中能夠完全脫離勞動地個體極少。如果大量地精壯被牽制在這裡。那麼參戰地部落就會嚴重缺乏人手。放牧牲畜時如果人手不夠。那麼就會有牲畜走失;此外。沒有足夠地人手收集過冬地乾草。那麼到了冬天就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