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地牲畜餓死。
不是迫不得已。這種兩敗俱傷地辦法不能用。
這麼想著,鬼力赤緩緩開口說道:“這麼痴坐著也不是辦法,大家拿出個章程來吧。”
韃靼人畢竟才領教新式火箭和新式火槍的威力,這麼短的時間裡,鬼力赤想不出辦法,別的人同樣也沒能想出好的對策。
所以,汗帳裡仍舊是一片沉寂。
眼見部下不踴躍發言,鬼力赤只好點名發言。
“把都帖木兒,你先說。”
把都帖木兒三十多歲,在這群蒙古貴族之中顯得相對清瘦。他原本是故元平章,元朝時平章是地方高階長官。洪武年間,把都帖木兒曾夥同知院籠禿兒灰、納納罕等遣部將哈散赤汝祝兒灰至西涼請求歸降。朱元璋恐其道遠,跋涉艱苦,赴京不便,就令其於水草便利之地居住——沒讓把都帖木兒內附,又沒有派遣官僚管理,因此當蒙古分裂成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後,把都帖木兒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韃靼平章。
把都帖木兒和鬼力赤的想法不一樣。在他看來,既然明朝對蒙古人投降的政策很優待,那又何必非要和大明對著幹呢?
雖然把都帖木兒投誠朱元境沒成功,但是在另一個歷史時空,把都帖木兒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抱定“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的宗旨,於永樂三年七月自塔灘率部屬五千餘人、駝馬三萬餘匹詣甘肅歸附。投誠明朝後,為了表示對歸附少數民族人員的寵異,朱棣賜把都帖木兒名吳允誠,授右軍都督僉事,賜甚厚,令其仍率部屬居涼州。吳允誠受朝廷厚恩,因而對明朝也頗為忠誠,數次“捕虜”以及追殺、鎮壓“叛虜”,後因功升為左都督並獲得恭順伯爵位。
可以說,把都帖木兒是一個熱衷於民族大團結的好同志。
當初鬼力赤侵擾遼東時,把都帖木兒就極不贊成。朱棣還是燕王時,韃靼就在他身上吃了不少虧。如今朱棣當上皇帝了,自然更加不好惹。殘元的最後一位繼承者坤帖木兒死於建文四年,之後鬼力赤被眾多蒙古部落推舉為可汗。那時,朱好心好意地遣使致意。可鬼力赤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想的,居然在年初時主動侵犯遼東,這不是沒事找抽嗎?
現在好了,惹得永樂皇帝派兵來報復了。誰惹出來的事,誰自己解決!你沒辦法,難道我就有辦法?
心裡是這麼想的,把都帖木兒卻沒有這麼說。
他抬眼望了鬼力赤一眼,慢吞吞地說道:“明朝大軍之所以攻入蒙古草原,是因為年初時我們侵擾遼東。
”
“如今明朝對已經投誠的
落實施了以‘人頭換茶葉’的政策,結果東面的朵顏面的哈密衛,以及南面眾多歸順大明的部落全都興奮得象是吃了壯陽藥一樣,有事沒事就襲擊我們。真正打起來,即便是勢力最大的朵顏三衛也不是我們的對手。可大家都是草原上的健兒,相互間知根知底。如果對方避戰,茫茫大草原上,想要抓住對方的主力並不是容易的事。”
“照我看,不如遣使與對面的明軍談和……如今大明朝實施的是有邑貴族制度,我看還是趕緊向永樂皇帝投誠獲得冊封才是正理。”
也先土幹也是另一個歷史時空中向朱棣投降的代表性人物,投降之後朱賜其名為金忠。也先土幹不象把都帖木兒那麼心慕大明,但他卻是個識時務的俊傑。思量了一下目前的局勢:東、南、西三面都遍佈著臣服於大明的遊牧部落。這些遊牧部落目前的實力還不強,但由於可以憑藉人頭換得明朝提供的物資,因此有些部落甚至乾脆放棄遊牧生活,朝著職業僱傭兵的方向發展。一邊仍然以放牧為生,另一邊卻純粹以殺人為業,不久之後,想必韃靼的處境會越來越艱難吧。
此外,正西面還有一個實力強大並且與韃靼為敵的瓦剌。很多時候國家或是民族的領袖都會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韃靼和瓦剌都不喜歡明朝,但相對於明朝而言,兩個蒙古勢力相互之間卻更希望能夠消滅對方。
既然韃靼最大的敵人是瓦剌,那麼嚮明朝投誠,然後一心一意地攻擊瓦剌豈不是更好?
這麼想著,也先土幹便問道:“若是我部投誠大明,能夠獲得何等的爵位?”
把都帖木兒見有人搭腔,立即來了精神。
“按規定,超過五十戶牧民的牧場為一個基本采邑領。然後根據擁有的基本采邑領數量來評定相應的有邑爵位。不過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爵位評高一點也不難。”
“被冊封的有邑貴族對明朝宗主有著軍役義務和經濟義務。經濟義務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