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2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倒於地,大禮參拜了起來。

“眾愛卿平身。”

高宗的精神狀態並不太好,臉色蒼白而又憔悴,明明不到四十的人乍一看起來,就像是快五十的模樣,就那麼個簡單地坐於龍床的動作一出,都不禁有些微喘,喊起的聲音也顯得有些子有氣無力。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高宗叫了起,一眾朝臣們自是緊趕著照老例三呼萬歲不迭,而後各自磕頭而起,按品階及文武分站兩列,一個個屏氣凝神地站成了一座座木雕泥塑。

“諸位愛卿,朕自去歲二月便已不曾早朝,所有政務皆有賴太子襄助,所處諸事皆甚合朕意,今朕既親臨,諸愛卿有何本章只管奏來好了。”

待得一眾大臣們站定之後,高宗環視了一下諸臣,而後一捋胸前的長鬚,先是誇獎了太子李弘一番,而後話鋒一轉,似有了再次親政的意思在內,這令諸臣工對於高宗先前誇獎太子李弘的話不禁便打上了個問號,一時間竟無人出列上本,全都驚疑不定地揣摩起帝心來,大殿裡竟就此安靜得有些子詭異了起來。

可憐的太子哥哥,您老咋就不明白帝心難測呢,您這頭越是能幹事,那一頭老爺子心裡就越容易犯叨咕,嘖,若是能故意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岔子,給老爺子有些指正的機會,這不就沒事了,得,這回好了,要被摻沙子了不是?李顯雖也如同群臣們一般肅然地站立著,實際上眼光的餘角卻始終不曾漏過太子的神情變化,果不出李顯所料,高宗的話音一落,李弘的臉色便有些子黯然了起來,直瞧得李顯心中感慨不已。

“啟奏父皇,兒臣有本章在此!”

就在一派的寂靜中,卻見李賢大步走到了殿中,一躬身,高聲地稟報了一句,登時便令滿大殿之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李賢的身上。

厄,該死,這混球怎地如此沉不住氣!李顯先前正自感慨萬千,渾然沒留意到李賢的出列舉動,待得發現之際,卻已是來不及阻止了,心一沉,不由地便暗罵了一聲,可事到如今,卻也沒了轍,只能是強自壓抑住心頭的不滿,面無表情地看向了大殿中的李賢,腦筋則急速地運轉了起來……

第八十九章平地一聲驚雷起(中)

政務上的事不是靠急能成事的,沒錯,按李顯的預訂計劃,李賢的摺子確實是該上,但卻絕不能在此時上,道理很簡單,此際高宗剛放出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語,太子那頭明顯已是生了怨氣,這會兒上本,那不就是明擺著去打太子的臉麼,如此一來,太子又豈能容忍,反擊是必然之事,這麼一搞之下,這朝會怕就得成了兄弟論爭的戰場了,雖說合了高宗的意,卻顯然不符合李顯原先預定的暗渡陳倉之計劃,一個不小心之下,全盤計劃便有著毀於一旦的可能性,這叫李顯又如何能不惱火在心的,可惜他再惱火也沒轍,此等時分李顯已沒法子出面去制止李賢的衝動了,只能是微皺著眉頭想著對策。

果然不出李顯所料,這一見到李賢站了出來,太子原本就不愉的臉色頓時便更陰沉了幾分,然則在這等朝議時分,他也不敢有甚出格的表現,只能是用陰冷的眼光掃了眼李賢,瞬間便恢復了平靜,只是嘴角邊的那絲微笑卻顯得頗為的僵硬。

“哦?賢兒可有甚本章,只管奏來,朕聽著便是了。”

李弘不開心,高宗倒是很樂呵,笑眯眯地對著李賢虛虛一抬手,示意李賢平身,而後用鼓勵的語調吩咐了一句道。

“兒臣,謝父皇隆恩。”這一見高宗臉上滿是鼓勵的微笑,李賢的腰立馬挺得倍兒直,臉色也因激動而微微發紅,遜謝了一聲之後,這才接著道:“啟奏父皇,孩兒所要奏的乃是漕運之事,今關中人口漸多,田畝所出已不敷用,亟需從江南調糧入關中,然,雖有前朝所疏通之運河,漕運卻始終不利,依孩兒看來,此乃漕運不得法所致,孩兒有五策可解此厄,懇請父皇明鑑。”

“嗯?賢兒有何妙策且說來與朕聽聽。”高宗將李賢引入朝中,本意只是讓他牽制一下李弘罷了,並沒有指望李賢能在政務上有多大的建樹,可此時聽李賢一開口便是漕運這麼個老大難的問題,登時便來了些興致,略一坐直身子,笑著追問道。

“父皇,兒臣以為漕運之難乃在水路時堵時通,若欲徹底解決,須對現有之漕運策略乃至水道做大的變革,兒臣有五策在此,其一,廣通渠淤塞嚴重,須重開;其二,汴渠因黃河沙多,易淤積,須專官為之護;其三……”李賢的口才本就極佳,加之此摺子乃是他與李顯討論過多回的結果,這麼娓娓道來,自是頗有說服力,不單高宗聽得入神,便是朝臣們也大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