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2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父皇,孩兒有數策可不動國庫而聚治漕運之所需,懇請父皇明斷。”被閻立本糾纏到了此時,李賢總算是猛醒了過來——閻立本就是個來找茬的傢伙,跟他再多廢話亦是白費唇舌,與其跟其鬥氣,倒不如直接找高宗做主為佳,這便連看都不再看閻立本一眼,一旋身,對著高宗便是一躬,。高聲稟報道。

“哦?賢兒有何妙策,且說來與朕聽聽。”高宗顯然很樂意看到李賢與太子一系的官員打嘴仗,正自聽得樂呵之際,猛不丁聽李賢言及有斂財妙策,立馬來了興致,笑眯眯地虛抬了下手,興致盎然地問了一句道。

“父皇明鑑,如今不只是關中屢屢缺糧,便是整個西、北亦然,即便如此,各處釀酒之風卻日趨興盛,所費糧食無算不說,因酗酒而誤事者實眾矣,先帝在日,曾數次下詔禁酒,奈何酒利厚,私釀屢禁而不絕,事遂廢焉,孩兒以為酒既難禁,不若以一機構統之,名曰:酒司,發酒牌以為產者憑證,無酒牌者即為私釀,當處以重罰,乃至抄家亦不為過,大可由各州專賣局定數發牌,每年一更,價高者得之,每年當可有百萬貫之數以為河工之用,此為其一,其二,父皇月前曾下明詔,勒令工商者不可乘馬,確是重農抑商之善策,只是如今商旅者實眾,無車馬實難販貨謀生,孩兒以為若能網開一面似乎更佳,大可以專賣局售車馬牌,既可讓商者有便行之力,又可令其為河工出力,何樂而不為哉,此皆兒臣之淺見耳,還望父皇詳查。”李賢深吸了口氣,滔滔不絕地便說上了,這一說之下,足足說了數分鐘之久,直聽得一眾朝臣們全都大皺眉頭不已,沒等李賢將話說完,嚶嚶嗡嗡的私議聲再一次響成了一片。

酒司這麼個專賣機構說起來一點其實不算創新,早就有鹽鐵專賣的先例在了——自春秋管仲推行“官山海”制度以來,絕大多數皇朝穩定時期裡,鹽鐵都屬於官府專營之商品,大唐亦是如此,司農寺下屬之鹽鐵司便是主管全國鹽鐵專賣的常設機構,按理來說,即便是再多一個酒司也沒啥了不得之事,左右不過就是導致市面上的酒貴上一些罷了,可實際上卻沒那麼簡單,不為別的,只因這個時期絕大多數的釀酒場子都掌握在豪門世家的手中,遠的不說,就以京師為例,最大的那些釀酒場子全都是京中世家的產業,滿殿的朝臣們或多或少都跟釀酒場子有些瓜葛,真要是按李賢所說的去執行,各豪門世家的利益必將遭受重大的損失,很顯然,李賢這麼個章程一出,就有如平地裡起了聲驚雷一般,硬是將一眾朝臣們全都給震得個七暈八素地,大傢伙沸反盈天也就是毫不奇怪之事了的。

“陛下,老臣以為璐王殿下此二策看似合理,其實大不然,其一,與民爭利乃是朝堂大忌,其二,工商不可乘馬為的便是重農抑商,若是花錢購了牌照便可乘馬,豈不是變相斂財,陛下之原意蕩然無存之餘,還必遭世人詬病,實大謬也,斷不可行之,望陛下明鑑!”李賢不想理會閻立本,可閻立本卻沒打算就此罷手,不待高宗表態,立馬高聲反對道。

“陛下,閻尚書所言甚是,微臣附議。”

“陛下,治漕運之本意乃是安社稷,若是以擾民為代價,則本末倒置矣,斷不可行!”

“陛下,微臣以為璐王殿下雖有為國之心,只是歷練尚淺,立意雖佳,惜乎手段欠妥,當慎重以行。”

……

閻立本話音剛落,劉祥道等太子一方的大員們自是紛紛站了出來,或是直接反駁李賢的建議,或是假好心地以歷練不足為理由替李賢開脫,一番鬧騰之下,不少生恐高宗就此準了李賢所奏的中立官員們也紛紛出列表態,幾乎是眾口一詞地反對李賢的建議,這等一邊倒的形勢對於李賢來說,已是不樂觀到了極點……

第九十一章力挽狂瀾(上)

完毬了,老六這廝要頂不住了,這就是強出頭的代價,該死的,還得咱去給你小子擦屁股!始終冷眼旁觀著的李顯一見李賢在眾朝臣的圍攻下,一張小臉已是鐵青無比,便知道李賢已到了發飆的邊緣,心中暗叫不妙,真要是讓李賢在這等朝堂上大發作起來,那李顯一年多來的辛苦佈局都將就此化為泡影,故此,儘管滿心的不耐,可事到如今,李顯也不得不出頭了,只是心中的惱火卻是一竄一竄地燒著。

原本按照李顯的預訂計劃,李賢這份摺子應該在朝議進行到將近尾聲時上方是最佳的選擇,概因到了那時朝臣們皆已精神疲憊,勢必很難就此重要議題做出嚴謹的思考,縱使有爭議也不會太過激烈,雖不可能一朝便能過關,可在下一次早朝到來之前,漕運摺子勢必將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同時太子一方未必便會全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