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2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唔,顯兒此言倒是有理,只是兵將安出?糧秣輜重又該從何而來?”

若真能急戰而大勝,高宗自也不會有甚反對意見,只是內心裡卻並不託底,故此,並未追問李顯所薦之領軍人選,而是問起了最關鍵的兵源與糧秣問題,畢竟河南、河北的災情方才應付過去,朝堂實在是沒多少餘糧可供呼叫了的。

“父皇,兵聖有云:兵不在多而在精,似此遠征極西之事,兵多了反倒要誤事,依孩兒看來,若是由河西副都督林成斌率兩萬眾出征,便足以蕩平波斯一國,至於糧秣輜重麼,就由河西一地獨自承擔也無不可。”

李顯早就已規劃好了遠征事宜,心中有數得很,此時聽得高宗問起,自是答得飛快。

“這樣啊,唔……”

高宗對李顯把握河西之事本就頗多顧忌,也早有心要慢慢調整河西一地的文武官員,此時聽得李顯如此說法,自不免有些心動,只是卻又擔心李顯乃是正話反說,這便沉吟了起來,愣是沒敢輕易下一個決斷……

第六百五十二章順水推舟(下)

河西之地極為重要,不僅是連線關中與西域的要地,更是俯視西域草原大漠之根本,河西有失則中原不穩,河西在握,則中原穩若泰山,高宗身子骨雖不行,然則深受太宗之影響,自幼喜歡軍略,雖算不得精通,可軍事常識卻是不缺的,自不會不知曉河西的重要性,正因為此,高宗雖極欲調整河西之軍政體系,卻並不敢輕易著手,不單是顧忌李顯的反應,更多的則是怕河西有亂,此時聽李顯自願調動河西軍馬遠征波斯,卻是不能不多想上一些了的。

“兩萬兵可堪用否?”

高宗細細地想了好一陣子,到了底兒還是調整河西的心思佔了上風,只是又擔心兩萬軍兵難以制勝,這便沉吟地開了口。

“回父皇的話,滅大食一國或難,復波斯之國卻是足用矣,兵再多,則後勤輜重恐難堪重負。”

儘管早就料到高宗會作出此等抉擇,可真等高宗問出了這麼句話,李顯的心中還是不免稍有些微微的失落,只是並未帶到臉上來,而是滿臉誠懇地拱手答了一句道。

“林成斌此人朕雖不曾見過,卻久聞其善戰之名,由其率部出征,朕倒也能放心得下,只是河西乃是社稷重地,驟然調走如此多兵馬,一旦有所不穩,卻不是耍的,依朕看,不若就由王方翼調兩萬關中軍進駐河西,以為增援如何?”

一聽李顯如此說法,高宗倒也沒提出反對的意見,點評了幾句之後,話鋒一轉,又試探了李顯一句道。

嘿,老爺子的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些罷,剛摻完沙子,這回倒好,乾脆玩起了肢解!

李顯的戰略眼光遠比高宗的半吊子水平要高出了老大的一截,高宗都能看得出的事兒,李顯又豈會不了然於心的,對於河西之地,李顯同樣不想放棄,只不過李顯早已別有安排,自是不打算在此時與高宗強頂,只略一沉吟,便已開口稱頌道:“父皇聖明,有王將軍率部為援,河西必可安矣!”

“嗯,那好,此事便這麼定了,唔,顯兒以為何時出征為宜?”

高宗原本僅僅只是想試探一下李顯的反應,並沒真奢望李顯能同意,不過麼,李顯既是肯同意,高宗自是不會錯過了去,這便甚是欣然狀地下了定論,頗有些子迫不及待之嫌疑。

“父皇明鑑,如今寒冬將至,道路將封,實不宜動刀兵,依孩兒看來,明春起行或相適宜,此兒臣之淺見也,還請父皇聖裁。”

李顯多精明的個人,又怎會不明白高宗的心理之變化,但卻並不放在心上,只因真想將河西這麼塊鐵板拆散了去,那可是需要不短的時間的,而時間對於高宗來說,卻已經沒有多少了,最遲明年的此時,高宗就已將徹底臥病在床,又哪有甚精力再去折騰河西之事,再說了,派到河西去的王方翼雖只在李顯麾下效力過很短的一段時間,卻早已暗中投效了李顯,至於其麾下諸軍,原本就是凌重一手訓練出來的,也是李顯的嫡系人馬,左右變來變去都是自家的隊伍,於李顯來說,實在無甚太大的區別,自是樂得給高宗一個滿意的答覆。

“明春麼?好,朕意已決,就明春發兵!唔,媚娘,朕如此處置該是無錯罷?”

既能達成肢解河西軍政體系的目的,又能揚威於域外,高宗自沒有不準之理,然則決斷方下,高宗突然又想起了武后還在一旁不曾表過態,心不免又是一虛,趕忙出言問了一句道。

“陛下聖明,臣妾別無異議。”

武后的本心是想借著遠征一事,將李顯光明正大地排擠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