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部分(1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武后生性果決,眼瞅著突襲已然失敗,索性不再去玩那些虛的,很是嘉許了李顯幾句之後,話鋒一轉,已是毫不掩飾地逼迫起李顯來。

呵,老賊婆用心還真有夠狠毒的!

李顯多精明的個人,之一聽便已知曉了武后如此問法背後的用意何在——說不能,那就是不肯為武后分憂,乃不孝也,說能,那武后自不會有絲毫的含糊,直接便可下了旨意,一腳將李顯踢出了朝局,真等到李顯凱旋歸來,這朝堂怕早已是武后的一言堂了,就算李顯再有能耐,怕也難翻了天去。

“母后過譽了,孩兒實當不起如此之美譽,至於戰與不戰,兒臣殊無意見,一切以父皇旨意為準。”

李顯又不傻,明知道武后在挖坑,又豈肯往裡頭跳了去,這般先是謙虛了一句,接著便將高宗抬了出來,堂而皇之地當成了擋箭牌。

“顯兒是怕了,還是不願為娘分憂呢,嗯?”

武后原先的計劃乃是打算趁李顯無備,以大勢來強行透過朝議,待得諸事遂定之後,再去通稟高宗,以既成事實來令高宗無法干預此事,可一見東宮一方的做派,她便已知此事再無法按預定的步驟走將下去了,既如此,武后也就懶得再去尋甚子遮羞布,乾脆拿出臨朝皇后的權威硬壓,只要李顯應對上稍有閃失,武后便可因勢利導,給李顯來上個狠的。

“母后言重了,孩兒當年領三千軍縱橫吐谷渾,笑對吐蕃數十萬兵馬之圍困,是時尤未言怕,況乎區區一大食哉,似此朝食,滅之何難,何須兒臣出手,但消一大將領兵前去,便足以蕩平之,然,父皇有言在先,兒臣不敢違也,若得父皇明詔,兒臣自可為之籌謀,區區此心,還請母后明鑑。”

李顯壓根兒就不在意武后的高壓姿態,也不因此而動氣,只是作出一派擺事實講道理的樣子,不緊不慢地地應答了一句道。

“嗡……”

李顯的話說得雖是平淡,可內裡的意味卻並不簡單,那是在說武后不過是受高宗之託臨朝罷了,並不是真的皇帝,自然也就無權決定軍國之大事,他李顯斷不會將其之言當成聖旨,一切還得高宗出面說了才能作數,至於武后的話麼,對李顯來說,沒有任何的約束之力,這等話語一出,原本已然靜下來的朝臣們登時又起了不小的騷動。

李顯句句不離高宗原意,擺明了就是不肯奉武后之旨意行事,這等態度登時便噎得武后難受至極,偏生還發作不得,只因李顯所言皆正理,意味雖不佳,可從字面上卻挑不出甚毛病來,武后心裡頭縱使再惱火,卻也發作不得,眼瞅著事情要就此鬧僵,武后自是不肯甘休,這便飛快地給最有辯才的李適使了個眼神。

“太子殿下此言差矣,陛下並未言不戰,只是說須假以時日再定罷了,而今卑路斯已喪,其子與國中聯絡漸少,再行拖延,恐於復國大計不利,坐視波斯滅國,我大唐顏面何在?今殿下有能為而不願展,於心何忍乎?”

李適的辯才之名著實非虛,儘管心下並無相關之準備,可一接到武后的眼神,立馬便跳了出來,一張口便是大義凜然,站在道德的高緯度上,對李顯的避戰橫加指責。

“李御史所言甚是,當今天下,論帥才者,無過於太子殿下也,若得太子殿下親自統軍,何愁大事不成哉?”

“太子殿下英武過人,提一旅之師便可橫掃吐谷渾,殺得數十萬吐蕃大軍聞風喪膽,今若是率部遠征,必可確保無虞,陛下聞之,當無不準之理也!”

……

李適一帶頭,武后一黨們自是紛紛跟上,諛辭亂飛橫舞,竟是打算就此將李顯捧殺了去,用心著實不可謂不狠毒……

第六百五十章順水推舟(上)

扯,接著扯,滿大殿都是武后一黨們對李顯的捧殺之聲,直把李顯誇成了戰神下凡,似乎不用帶兵,孤身一人殺入大食國,便可橫掃八方無虞,這等神話般的諛辭聽起來自是悅耳得很,若是換了個愣頭青,被武后一黨這麼鼓動一下,指不定熱血立馬便沸騰了起來,下場麼,自然也就沒指望了的,可惜李顯並非善類,心理年齡遠超過了其年輕的外相,自不會因這麼點小伎倆而被迷昏了頭,任憑後黨們如何賣力,李顯只是一味地淡笑著,不動如山,絲毫沒有被鼓動起來之跡象,一眾後黨們鬧騰了一陣,見李顯沒反應,聲氣自是不免漸漸低落了下來,不多會,乾脆消停得沒了聲響,滿大殿裡登時便是一派詭異之平靜。

“顯兒,諸臣工皆如此尊崇於爾,為娘也覺得此戰由爾統軍,方可致必勝之局,還望顯兒能克服萬難,揚我國威於域外,此戰功成,娘與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