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2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自是比旁人都更深遠幾分,在其內心深處,始終認定武后方是亂政的根源之所在,只不過因有著當年立後之際的教訓在,裴行儉為相之時,總是做得多,說得少,在暗中沒少給武后一黨下些絆子,可明面上卻是從不與武后一黨起衝突,至於諸皇子之爭麼,裴行儉卻是十二萬分地不想參與其中,哪怕其心裡頭其實是很看好李顯這個名義上的“小師弟”,但他卻絕不會在公開場合裡支援李顯,此番諸皇子之官一事上,裴行儉始終就不曾發表過意見,今日朝堂上原本也是打算作壁上觀的,奈何卻還是沒能躲將過去,這一聽高宗點了名,裴行儉自不敢不答,略一沉吟之後,便即給出了個模稜兩可的答案。

“嗯,愛卿之言甚合朕意。”

裴行儉的話其實就是一句廢話,說了跟沒說是一碼事兒,不過麼,高宗卻顯然很樂意聞之,臉色微霽,擺了下手,示意裴行儉歸位,旋即便將目光轉到了李顯的身上,嘴角一挑,露出了絲和煦的微笑,溫言地開口道:“顯兒,蕭御史的本章爾可是都聽見了,有甚想法麼,嗯?”

“回父皇的話,兒臣身為皇子,為父皇分憂乃是天經地義之事,至於其餘,不在兒臣考慮範圍之中,但凡父皇有命,兒臣莫敢不從。”李顯一聽便明白了高宗的意思,心中暗笑不已,可口中卻是高調連連,擺出“革命的一塊磚”之高姿態,慷慨激昂地回答道。

“好,斯言大善,朕沒看錯顯兒,好,甚好。”高宗對李顯是越看越喜歡,鼓著掌,好生誇獎了李顯幾句,雖不曾明確對之官一事表態,可言中之意便已是明擺著否決了蕭明等人的上本。

“父皇,兒臣以為七弟當真大才也,須當重用為宜,今遼東初平,而新羅又亂,須得有大才之輩鎮之,七弟去歲一戰,而吐蕃膽寒,實能人所不能,若以七弟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何愁北方不靖,此兒臣之愚見也,懇請父皇明斷。”

一聽高宗的話不對味,李弘顯然是坐不住了,在他看來,已是半死不活的李賢壓根兒就沒啥大威脅,倒是李顯這個總躲在李賢背後的傢伙方是最大的禍害,自不肯讓李顯如此輕鬆地便過了關去,這便不待高宗將話挑明瞭,立馬站了起來,一派激昂狀地進言道。

“弘兒此言大謬,須知兵危兇險,稍有不慎便是血染黃沙之下場,爾如此極力推薦顯兒出征,是何道理,嗯?”李弘話音剛落,始終默默端坐在高宗身邊的武后突然面色一厲,毫不客氣地便出言訓斥了李弘一番,言辭激烈,壓根兒就沒給李弘這個太子留半點的情面。

“母后,兒臣不是這個意思,兒臣,兒臣只是……”

太子萬萬沒想到武后居然會在此時出手攔截,而且還將話說得如此之重,登時便有些子亂了分寸,臉色瞬間漲得通紅如血,忙不迭地便要出言辯解上一番。

“只是個甚,爾就這麼幾個弟弟,莫非都要送到戰場上去方才稱心麼?為人兄長者,不加體恤弟弟們也就罷了,相煎如此,於心何忍哉!”

武后抓住了破綻便不鬆手,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太子的辯解之言,話語越說越是尖刻,直駁斥得李弘滿頭大汗狂湧不止,一眾朝臣們見狀,全都傻了眼,誰也沒料到事情竟然會有如此巨大的一個轉折。

嘖嘖,厲害啊,連捎帶打地,這老賊婆子還真不是盞省油的燈!旁人看不住武后此舉的用意,可李顯卻是一眼便看穿了箇中之蹊蹺,此無它,藉機打擊太子的威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麼,不外乎是賣李顯一個好,伸出一枝虛假的橄欖枝以誘使李顯感恩戴德,倘若李顯沒有三世的記憶在身的話,鬧不好還真會被武后感動了去,至於現在麼,李顯自然是不會去理睬武后的“好意”的。

“母后言重了,兒臣以為太子哥哥斷不是那等無情無義之輩,舉薦兒臣去平遼,也是出自公心,倘若父皇有命,兒臣定當蕩平全遼,保我大唐北疆之寧靖。”李顯雖對太子如此公然逼迫極之不滿,但卻更不想見到武后藉機扳回局面,這便站將出來,高聲打岔了一句道。

“母后明鑑,兒臣所思確如七弟所言,斷不敢有絲毫相煎之意,還請父皇、母后明察。”太子正窘迫萬分之際,這一得了李顯的解圍,立馬打蛇隨棍上,緊趕著出言附和了一句道。

“嗯,弘兒斯言朕信得過。”

武后顯然是沒料到李顯竟然如此的不賞臉,登時便被狠狠地噎了一下,臉色瞬間便為之一沉,然則卻有不好就此發作,正自尷尬間,幸得高宗出言緩頰了一句,立馬便順勢閉緊了嘴,不再多言,只是拿眼瞟了下李顯,隱約間有股淡淡的煞氣在湧動。

“父皇聖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