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靜靜地聽完了李顯的陳述,但卻並沒有直接給出個答案,而是搬出了孟子語錄,笑著反問了一句道。
“魚與熊掌?這……”
李顯一聽狄仁傑如此說法,不由地便是一愣,狐疑地看了看狄仁傑,見其絲毫沒有進一步解釋的意思,眉頭立馬便皺了起來,霍然而起,低著頭在書房裡來回踱起了步來。
於李顯來說,熊掌只有一個,那便是大唐之社稷,至於魚麼,卻有著不少條,不管是武后還是越王李貞又或是太子之大位,其實都不過是魚而已,為了能最終掌控大唐江山,其餘一切李顯其實都可以暫時棄之不理,這一點李顯心中自是有數得很,只是這當口上,一切都不是那麼確定,萬一要是魚兒鬧騰得過歡,李顯也未見得便能最終撈得到熊掌,再說了,在熊掌一時不可得的情況下,也未見得不能先撈上幾隻魚來罷,很顯然,狄仁傑所言的魚與熊掌怕指的不是這些玩意兒,那又究竟指的是甚來著?李顯沉思了良久,還是不太明白狄仁傑言中所指,不得不站住了腳,無奈地聳了下肩頭,探詢地望向了品茶不語的狄仁傑。
“殿下可記得申生重耳之典故否?”
面對著李顯的疑惑,狄仁傑還是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從旁提點了一句道。
“這……”
李顯好歹也算是飽讀了史書之輩,自是知曉申生亡於內,而重耳生於外的典故,更清楚重耳之所以能成就一番霸業,不單是其本身能力過硬,而是其離朝之際,幾乎囊括了晉國所有的重臣,否則的話,又哪來後頭的春秋霸主可言,只是一時半會卻想不明白這典故與眼下的局勢有甚瓜葛來著,人不由地便想得有些子煩躁了起來,可一見狄仁傑再次閉緊了嘴,顯然是不願再多做解釋了,李顯無奈之下,只好耐著性子細細地琢磨了起來。
“呼……,孤明白了,多謝狄公指點!”
李顯到底不是尋常之輩,這一細想之下,終於徹底明白了狄仁傑所言之意,心中頓時大定,長出了口氣之後,對著狄仁傑深深一躬,煞是誠懇地謝道。
“殿下明白便好,那便莫讓潞王殿下等得急了。”
狄仁傑並非是故意不想解釋箇中蹊蹺,而是此等大決斷之事,唯有李顯自己想透徹了,方能應對從容,若不然,一個不小心之下,便是萬劫不復之禍,故此,狄仁傑不能,也不敢為李顯剖析得過於明晰,最多也就只能提點一下罷了,此際一見李顯神情釋然,狄仁傑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坦然地受了李顯的禮,而後,再次出言提醒了一句道。
“哦,哈哈哈……,狄公所言甚是,想來孤那六哥怕是一夜都不曾閤眼罷,若是再熬將下去,指不定這廝便要做傻事了,也罷,孤這就去其府上走一遭,唔,其餘諸事便交託給先生了。”
李顯對李賢的為人可謂是瞭若指掌,哪怕李賢自昨日起便不曾露過面,可李顯卻知曉其一準是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自家府上胡思亂想著,這一聽狄仁傑如此說法,李顯忍不住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殿下請便,其餘諸事下官自會料理妥當。”
狄仁傑站了起來,對著李顯一躬身,語氣斷然地作出了保證。
“那好,事不宜遲,孤便先行一步了。”李顯素來是行動派,一旦有了決斷,向來不會拖泥帶水,朝著狄仁傑還了個禮之後,便即高聲斷喝道:“高邈,備車,孤這便要潞王府一行!”
“諾!”
高邈雖不明白李顯為何要在這等微妙時分前去潞王府,可卻絕不敢多問究竟,緊趕著應答了一聲之後,自去張羅著諸般事宜,原本尚算寧靜的英王府就此忙亂了起來……
第三百一十二章忽悠李賢
“……哎呀,哎呀,殿下饒命啊,哎呀,疼死我了,哎呀,殿下饒命啊……”
潞王府書房外的院子中,數名王府侍衛正揮舞著粗大的棍棒,使勁地敲打著一名倒了黴的書童,但見亂棍之下,鮮血四濺,慘嚎聲響得淒厲無比,其情著實令人不忍目睹,然則書房裡的李賢卻無一絲的憐憫之心,不僅不寬恕,反倒不時地嘶吼著:“打,重重地打,廢物,一點小事都辦不好,廢物!”
三月的天其實還是有些涼的,哪怕天時已近了午,可因著陰雨連綿的緣故,氣溫著實高不到哪去,尋常人等穿上數件衣袍,兀自微寒,然則李賢身上只著一件單袍,卻依舊是滿頭滿臉的大汗,雙眼裡血絲密佈,臉龐扭曲得猙獰可怖,鼻息粗得有如牛喘,一邊在房中急速地轉著圈子,一邊嘶吼個不休,哪還有半點賢王的氣度,渾然活脫脫一隻熱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