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立,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預示著我國“碳金融”業務將有一個廣闊的前景。目前,已有人提出了未來國際貨幣發行將與CO2排放權掛鉤的思想,相關的學術研究才剛剛開始,加強這一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引言

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已是經濟大國,但還不是經濟強國,更不是金融強國。中國經濟增長不是消費驅動型的,而是依靠外需和投資拉動,是建立在勞動力成本便宜、大量資源消耗和勞動生產率低水平基礎之上的,存在諸多結構性問題,對此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我們常常擔心,我國資本專案對外開放不能太快,否則,一旦出現資本外逃,將會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現在換一個角度看,為什麼美國就不用擔心中國和日本拋售美國國債——出現資本外逃呢?道理十分簡單,就是“如果你敢拋售,我們就一起完蛋!”實際上,美國已經利用美元的國際地位挾持和綁架了全世界。

歷史經驗表明,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對於提升該國的國際經濟與政治地位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換句話說,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是該國崛起和成為經濟強國的前提條件之一。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問題似乎還很遙遠,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目前人民幣國家化的時機已經成熟。

。 想看書來

一、中國應敢於表現自身實力(1)

1。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透過改革開放30年的努力,中國已於2007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據原先公佈的數字,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11�9%;2009年1月14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修正數字顯示,2007年中國GDP實際增長13%,達萬億美元,而2007年德國的GDP為萬億美元。

無愧於心地說,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而且,在目前世界經濟可能呈現“L”形衰退趨勢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繼續在全球一枝獨秀,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因此,如果中國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長,可能會在幾年之後超過日本,並於2030年左右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根據每天匯率的年平均值計算,2007年美國GDP為13�8萬億美元,遙遙領先於其他任何國家,日本以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2009年,雖然全球經濟將延續衰退趨勢,但中國有望實現GDP 8%的增長,而美國GDP將下降%,日本和歐盟分別下降%和%。

儘管龐大的GDP代表著財富,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已是經濟大國,但還不是經濟強國,更不是金融強國。中國經濟增長不是消費驅動型的,而是依靠外需和投資拉動,是建立在勞動力成本便宜、大量資源消耗和勞動生產率低水平基礎之上的,存在諸多結構性問題,對此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2。人民幣發行量位居全球第五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幣的發行規模在全球貨幣排名中也已名列前茅。根據專業網站DollarDaze�org中論文《全球貨幣供應2008》(Global Money Supply 2008)提供的資料�,截至2008年6月底,全球狹義貨幣M1發行量�:歐元為萬億美元(5月8日),美元為883萬億美元(6月8日),人民幣為萬億美元(5月8日),日元為萬億美元(4月8日),英鎊為萬億美元(5月8日)。按照M1供應量排序,世界五大貨幣排列順序是:①歐元;②日元;③人民幣;④英鎊;⑤美元。其中,美元M1供應量淪為五大貨幣中的最後一位,這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從廣義貨幣M2發行量來看,歐元為萬億美元(5月8日),美元為萬億美元(6月8日),日元為萬億美元,人民幣為萬億美元,英鎊為萬億美元。按照M2供應量排序,世界五大貨幣排序是:①歐元;②美元;③日元;④人民幣;⑤英鎊。

廣義貨幣M3的發行量:歐元為萬億美元,美元為萬億美元,日元為11�367萬億美元,英鎊為萬億美元,人民幣沒有統計(見圖6…1)。這些資料表明,無論是用M2還是用M3來表示廣義貨幣供應,中國的人民幣都已躋身於全球五大貨幣之列。但在五大貨幣中,人民幣是唯一不能自由兌換的貨幣,這種地位與中國經濟實力和貨幣發行規模極不相稱。

圖6 125個國家和地區廣義貨幣供應量對比

3。外匯儲備和購買美債全球第一

2006年,中國外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