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死了,悲痛的道光皇帝御賜曹中堂諡號為文正。
這就是官場,要想往上爬……多磕頭、少說話,結果還能落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好名聲。
25。朝中有人好做官1
少說話,多辦事,是為官的基本法則,一個踏實的官員自然會得到人們的肯定。但要想往上爬,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多磕頭是一定不能少的,適當的溜鬚拍馬是你能否爬得高的必備條件。穆彰阿無疑深諳此道。
穆彰阿(1782—1856年),字子樸,號鶴舫,郭佳氏,滿洲鑲藍旗人,出身於滿族官僚家庭。從他的出身可以看出:如果沒什麼意外,他註定會大富大貴。
事實正和他顯赫的家世一樣,穆彰阿高中進士後,在仕途上一路平步青雲。道光七年(1827年),穆彰阿進入軍機處實習,不久授軍機大臣,10年後升任首席軍機大臣。這時的穆彰阿才55歲。
穆彰阿是曹振鏞一類的人物,曹是“多磕頭,少說話”處世哲學的創造者,穆彰阿也把它奉為金科玉律,曹、穆二人都深得道光帝的寵信。
成為道光皇帝最信任的首輔大臣的穆彰阿位高權重,一時想靠他飛黃騰達的人比比皆是。據《清史稿》記載“自嘉慶以來,典鄉試三,典會試五。凡複試、殿試、朝考、教習庶吉士散館考差、大考翰詹,無歲不與衡文之役。國史、玉牒、實錄諸館,皆為總裁。門生故吏遍於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時號曰‘穆黨,。” 其中就包括曾國藩。
可見,在道光年間,除了皇帝的權勢,無疑是沒有人能壓得過穆彰阿。穆彰阿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