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天過去了,王麟和小梅一天天長大,男女之間的那種感情在這對小男女之間一點一滴地滋長起來。他們雖然都知道雙方並無血緣關係,可是名分上的小姨與外甥就好像一把大刀橫在他們成親的路上。玉麟17歲那年,衡陽傳來凶信,祖母病故,他是長孫,必須回去盡孝。就在那苦苦分離之際,小梅羞面如花,贈給玉麟一個鴛鴦荷包。玉麟緊握小梅的雙手並堅定地說:“等著,我一定來娶你!”
可是,彭玉麟回到衡陽,家境貧苦,母親靠紡線供玉麟讀書,無法拿出返回蕪湖的路費,一別就是7年,直到外祖母病故才再次去蕪湖,這時小梅已經埋骨斗笠嶺很久了。
彭玉麟在外祖母和小梅的墳前呼天搶地,悲痛欲絕。他以淚水和墨,寫了兩首悼念小梅的七律:
少小相親意氣投,芳蹤喜共渭陽留。
劇憐窗下廝磨慣,難忘燈前笑語柔。
生許相依原有願,死期入夢竟無繇。
斗笠嶺上冬青樹,一道土牆萬古愁。
皖水分襟整七年,瀟湘重聚晚春天。
徒留四載刀環約,未遂三生鏡匣緣。
惜別惺惺情繾綣,關懷事事意纏綿。
撫今思昔增悲哽,無限心腸聽杜鵑。
此後,彭玉麟誓不再娶,每當母親逼問的時候,他只道:“男兒功名未成,何談婚事。”好在弟弟已經成家,並生有兒女,於是母親便不再催問。
彭玉麟在十幾歲時便中了秀才,以後再也沒有赴考;開始在衡陽綠營副將手下充掌書記,又為一富商看守倉庫;有空就讀《公瑾水戰法》,還以畫梅來調劑自己的生活。彭玉麟37歲時,仍然是單身漢。
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耒陽地區發生武裝暴動,守城官招募兵卒來*暴動,卻沒有人響應。當時,彭玉麟仍在耒陽富商家受僱,他當機立斷,用主人的庫存來招募勇士守城。事件平息後,城官想提拔他為綠營把總,彭玉麟卻一笑置之,並不受賞,被傳為少見的英傑。
對於這樣的人才,曾國藩從來都是不會放過的。尤其是彭玉麟為人正直,熟讀《公瑾水戰法》,生在蒸水之濱,水性好,跑馬射箭、槍法、拳術也都有功底,有臨戰之功而不受獎賞。於是派人請他參加湘軍,做水師將領。幾次派人去請,彭玉麟也沒有出山的意思。
後來,曾國藩仿效劉備三請諸葛的故事,親自前往彭玉麟的住處相請,曾國藩見這位年近40的漢子,依然長身玉立,英邁嫻雅,十分敬佩。於是,苦口相勸,多方激勵,彭玉麟才同意出山,做了水師的一個營官。
楊載福,字厚庵,後改名楊嶽斌。居湘江濱,水性極佳。出身綠營,在*李沅發起義,與太平軍交戰時立有軍功,升為千總。曾國藩辦水師後,也把他從長沙綠營中調為水師營官。
經過多方努力,完全靠白手起家的湘軍水師終於從無到有。到咸豐四年一月(公元1854年2月),湘軍水師成軍,共有戰船361號,有拖罟(ɡǔ,音古,大綱)大船1號、快蟹40號、長龍50號、舢板150號、改裝漁船120號。船上共裝大炮470門,新式洋炮320門。
經過曾國藩苦心積慮的訓練、磨礪,湘軍水師足以與太平軍相匹敵了。
不怕事難辦,就怕有心人。看來,越是難辦的事,越容易出成果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80。千呼萬喚始出來1
在創辦湘軍的初期,曾國藩或許沒有想到湘軍會成為太平軍的勁敵,並最終撲滅太平天國起義的熊熊火焰。他最初只是想透過創辦湘軍實現湖南自保,但隨著湘軍的發展,曾國藩也開始擁兵自重了。
腰包鼓了,自然就要擺擺架子,甚至連說話的語調都變了。
湘軍是曾國藩的王牌,對湘軍的訓練自然要極其嚴格。湘軍的訓練內容分為“訓”和“練”。
“訓”主要指政治思想教育和紀律教育,包括作人之道、儒家仁義方面的倫理教訓,目的要訓練出一支儒家倫理精神指導的軍隊來。
“練”主要指軍事、技藝的學習和訓練,包括操、演、巡、點四個方面。
操即上操,早晚各一次,目的是為了增強身體素質。
演即演練各種武藝和陣法,提高湘軍的作戰能力。演練武藝包括練拳、棒、刀、矛和槍法;陣法上既學習古陣法,又學近代的陣法。
巡即巡邏、放哨、站崗,加強軍營的防守。
點即點名,一般在中午和熄燈前各點一次名,加強對兵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