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這就是曾國藩 作者:月寒

日,西征軍在黃州大敗清軍,湖廣總督、曾國藩的恩師吳文鎔在這場戰役中也投水自殺了。

江忠源、吳文鎔先後兵敗而亡,強烈刺激著曾國藩,內外的壓力和愧疚之心使他再也穩不下神了。

江忠源,字常孺,號岷樵,湖南新寧人,晚清湘軍初期統帥。江忠源早年是曾國藩的學生,二人有十多年的交情,在曾國藩的推薦下,他不負期望,屢立軍功,兩三年間,便由署理知縣而升至巡撫。喝水不忘挖井人,江忠源也多次向朝廷稟報曾國藩在衡州練勇的業績。

朋友做到這個份兒上,還有何求?可在關鍵時刻,曾國藩卻沒有為朋友兩肋插刀。

當太平軍包圍廬州時,守城的江忠源多次向曾國藩求援。曾國藩卻仍然堅持不出省作戰的原則,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好友陣亡疆場。這如同心中一根支柱被摧折一樣,曾國藩心裡一下子變得空蕩蕩的。

吳文鎔是曾國藩考進士時的閱卷大臣,也是他的恩師。先是當貴州巡撫,太平天國進攻長江數省,被調任湖廣總督,吳文鎔也曾向咸豐大力推舉曾國藩水陸兩師的情況。當西征軍攻武昌時,吳文鎔多次向曾國藩求援。曾國藩還是寧願冒著有負恩師之大不韙,也不肯派一兵一卒北上救援。眼看恩師被太平軍逼到了絕境,投河自盡。

咸豐的催促、好友和恩師陣亡讓曾國藩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再也無心訓練,他發誓一定要報仇,一定要讓太平軍付出血的代價。

咸豐四年一月十九日(1854年2月16日),太平天國西征軍攻克漢陽、漢口,圍困武昌。同時分兵二路,一路由曾天養率領西進四川;另一路由石禎祥率領攻入湖南。

石禎祥率領兩萬餘人,沿江而上,攻克嶽州(今岳陽)、湘陰、靖港、寧鄉,一路如入無人之境,長驅直入,直逼省會長沙,城內一片驚慌。

此刻,曾國藩知道如果再不出師,太平軍必然會打上門來。編練水師和陸師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國家和家鄉的安危,如今大敵當前,他效命的時刻到了,也該向太平軍亮劍了。

南國暮冬的夜晚,寒氣仍然逼人,曾國藩卻感到渾身燥熱,臉都燒成了紅蘋果一般。

經過一年多忍辱負重、含辛茹苦的組建和訓練,湘軍已成軍,作為這支人馬名副其實的統帥,只要他一聲令下,水陸兩路並進,就可以殺長毛個片甲不留,收復失地,真可謂是威風十足。

三十年來的理想在今朝就要成為現實,這個從小山村走出來的全憑自我奮鬥的農家子弟,心情自然是激動不已、慨嘆不已!

曾國藩想起蟒蛇精投胎的傳說,難道自己真的不是凡人?公侯將相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了!當年的文弱書生已經成為要扭轉乾坤的巨人了!他也想起長沙市民對自己的咒罵,想起鮑起豹等人的驕橫,想起移師衡州的痛苦,他還想起皇恩浩蕩,想起極力推薦自己的好友、恩師……

往事一幕一幕在腦海中閃現,曾國藩在心底呼喊:我終於可以在這些狗眼看人低的官員和不可一世的太平軍面前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我也絕不會辜負浩蕩的皇恩和親友的厚望。

從此以後,天下人即將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曾國藩。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83。 交鋒前的叫板1

太平軍自從起義以來,雖然遭到清政府派兵*,但都不足為懼,一直等湘軍站出來,他們才遇到了真正的對手。這兩個陣營的最高統帥也開始了為期10年的較量。

曾國藩和洪秀全都是讀書人,洪秀全起義前能弄出個不倫不類的“拜上帝會”,並模擬《勸世良言》寫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書,作為該會教義,同時又制定了宗教儀式與會規。

在交戰之初,曾國藩自然不能先輸一招,這第一回合,他決定用讀書人的方式來解決,一場唇槍舌戰上演了。

該弄個什麼東西來回應太平軍的“拜上帝會”呢?自己總不能也弄個“拜孔子會”吧。

思來想去,也沒什麼好主意,不過,靈感總是在一瞬間閃現。

這天,吃完飯後,曾國藩在院子裡溜達,突然想到了駱賓王的《討武氏檄》。當年徐敬業的那場*頃刻間便潰敗了,本該無聲無息地淹沒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可一千多年來,偏偏因為駱賓王的那篇檄文還被人們還議論不息。

自己這次奉旨和太平軍作戰,一定能取得勝利,決不是徐敬業起兵所可比的,應當有一篇比《討武氏檄》更好的文章!文采要出眾,氣勢要宏大,文字要傳神,只要這樣的檄文才配得上這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