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小說:這就是曾國藩 作者:月寒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秀全是他“得道”後的自號。“全”字拆分後為“人王”,加上他小名中的“秀”字,合為新名,寓意自己是真命天子。

洪秀全年幼時,脾氣暴躁容易發怒,並且自尊自大。每當和小夥伴嬉戲時,都以領袖自居發號施令,小夥伴們沒有不遵命的。稍微有不合他意的,便揮拳踢腿,把對方打倒在地才解恨,所以,全村的兒童都很怕他粗暴的脾氣和拳頭。

洪秀全7歲時,開始到村裡的私塾讀書,只五六年功夫,就已經能夠熟誦四書五經。洪秀全還真是一塊讀書的料,此刻,他的唯一夢想就是透過科舉取得功名,繼而得到榮華富貴,一生便無憾了。可是,偏偏命運不濟,從13歲起,洪秀全開始應童子試,據說縣試時成績不錯,唯獨過不了府試這一關。

道光十七年,洪秀全又一次科舉失敗,以他從小爭強好勝的個性,這樣的失敗給他的精神和自尊的打擊是重大的。急火攻心的洪秀全病倒了,他躺在床上幻視幻聽、狂躁不安,還喃喃自語,這種病應該是中醫所說的癲狂,即因情志鬱結而導致的神思錯亂。

洪秀全這一病,竟然連續臥床四十天。據說,在生病期間,他做了一個夢,不僅夢見了上帝,而且上帝還告訴他,人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能夠得到他想得到的東西。最後,上帝還任命他為聖父,到人間救濟世人。夢醒後,他的病也好了。雖然他把這個夢境說給家裡人聽,可家裡人沒有一個人相信,但洪秀全卻深信不疑。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落第回家後,氣憤填膺,怨恨謾罵,把以前讀過的書籍都扔在了地上,恨不得把屋裡的所有東西都砸了,還破口大叫:“他媽的,等哪一天老子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

和曾國藩相比,洪秀全的科舉之路相當不順。從13歲考到31歲,一生中最好的時光都用來應試科舉,但仍然沒能獲取秀才的功名。從此,他步入了老童生行列。在應試而外,洪秀全所能做的就是坐館當塾師,掙些餬口的錢糧。

一個偶然的機會,洪秀全翻閱從前在廣州偶然得到一本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勸世良言》,受到啟發。他決定舉起義旗,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一個平等、博愛、沒有壓迫和歧視的理想天國。

奇人自會有奇事,尤其是在亂世,奇事更是層出不窮,洪秀全也沒有想到自己憑藉一本小冊子,差點把大清王朝踩在腳下,雖然最終沒有成為英雄,但起碼也算是亂世中的梟雄吧。

46。老童生……洪秀全的理想天國2

歷史上,小知識分子因為不能施展抱負,積鬱成恨,最後舉起義旗的人屢見不鮮。比如唐末的黃巢,宋代的張元、吳昊,明末河南杞縣舉人李信、盧氏縣舉人牛金星等。 可見,小知識分子的能量是不小的,尤其是在他們不得志的時候。

洪秀全對出人頭地的極度渴望與神經質的個性,以及對這個埋沒了他的社會的極度怨恨,最終促使他決定要推翻這個腐朽的清政府,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天國。

不過,洪秀全和他的信徒,出於獨尊天主的原因,反對一切偶像崇拜,所以無論是民間供奉的諸多神祇,還是士大夫信仰的孔夫子,他們都一概排斥。這樣無根的宗教信仰能走多遠?尤其在有五千年文化的中華大地上,屬於他們的空間真是太小了。

只要是洪秀全認定的事情,他就絕對不會回頭,既然有了建立理想天國的念頭,那麼,首先要選擇起義地點了,他沒有選擇自己的家鄉廣東花縣,而是把起義的地點定在了廣西金田村。

因為廣西省的土壤原本就比較貧瘠,少數民族繁多,*頻繁,是清政府很難統一領導的地方之一。最重要的是,1849年前後,廣西連年鬧災,農民起義如雨後春筍般幾乎燒遍了整個廣西,到處都是不要命的農民。

起義其實就是為了混口飯吃,所以跟誰混都一樣,於是有人當了土匪,有人參加了農民起義。但是如果有了信念,就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即使為之復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經過一番曲折的傳教歷程,1851年(咸豐元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義後,正式向清王朝宣戰。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為太平軍。

與此同時,咸豐元年至四年(1851-1854),河南、安徽等地捻軍紛紛舉行起義,並逐漸匯合在一起,號稱“捻軍”,成為太平天國以外另一支強大的反清力量。

洪秀全知道,既然舉起了反清的義旗,就要建立一個和清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