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怎講?”
“家父數度來信,誇讚趙謙有政聲,造福桑梓盡心盡力,下臣聽信了家父的舉薦,便派省按院風憲官就近考察,結論也是讚賞有加。於是,下臣就向皇上推薦,將趙謙升任知府。直到最近,下臣才得知,家父之所以舉薦趙謙,乃是因為趙謙在擔任江陵縣令時,曾將一千二百畝官田送給了家父。如此重大的受賄,發生在家父身上,下臣實在羞愧難言。”
這麼大的“家醜”,張居正竟然自己道出,無論是李太后還是小皇上,都始料不及。李太后看到張居正疲倦發黑的眼眶裡噙滿了熱淚,已是十分感動,她問道:
“趙謙行賄之事,是誰發現的?”
“金學曾。”
“哦,原來是這樣。”李太后彷彿在剎那間明白了一切,她對張居正安慰道,“張先生不必過分責怪令尊大人。依咱看,這件事壞就壞在那個趙謙身上,身為朝廷命官,競拿官團行賄。如此昏官理當重懲。”
張居正正想道謝,小皇上卻先開口問遭:“張先生,你為何要自揭家醜呢?”
張居正坦然答道:“無論任何事情,下臣都不敢向聖母與皇上隱瞞。”
李太后深信張居正說的不是假話,她本想褒獎幾句,但看到兒子正用探詢的目光注視著她,便又改口說道:
“張先生,你的這份《請裁抑外戚疏》寫得很好,既有前朝玉田伯蔣輪的例子比照,武清伯李偉的造墳銀價,就按工部的議決執行。”
第十四回 送烏骨雞縣令受辱 拆石牌坊知府驚心
位於東門大街的大學士府,因其前身是遼王府,那規模勢派竟是超過了荊州府衙。張文明買下後重新修葺裝飾,體制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