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3 / 4)

小說:張居正 作者:緣圓

宜,若餉客,則加倍。”

“這麼說,你今天準備了二十桌?”

邵大俠點點頭,胡自皋感嘆道:“若不是湘蘭要吃這個秦淮驚豔,本官倒想把這二十桌菜餚都見識見識。”

柳湘蘭這一下大開眼界,驚詫言道:“這種請客的方式和遊菜的場面,奴家在南京從來沒有見過。”

胡自皋半是炫耀半是感嘆說道:“湘蘭你囿於南京,不知天地之大,揚州鹽商的享樂,真可謂天下第一。”

“我現在不和你抬槓了。”柳湘蘭說罷已拿起了筷子。

用過午膳,在邵大俠的安排下,胡自皋與柳湘蘭被引至客房休息。兩人歡情如昔極盡綢繆自不必細說。待兩人寢畢梳洗出來,不覺已近酉時。在扇廳裡與邵大俠重新見過,兩人亦不覺有什麼難堪:胡自皋耍了這半日,興猶未盡,他朝邵大俠抱拳一揖,問道:

“邵員外,叨擾半日,下頭不知還有何節目安排?”

邵大俠回道:“早籌劃好了,我們現在去雙虹樓吃茶。”

“那裡吃茶有何講究?”柳湘蘭問。

邵大俠殷勤答道:“在揚州老耍的人,都知道一句話,叫‘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這皮包水,指的就是吃茶,水包皮,指的是泡澡。揚州城中,酒樓茶肆與澡堂浴室,可謂比比皆是。一家家爭奇鬥勝,都是好耍的去處。單說茶肆吧,揚州一城之中,怕有數百家之多。比較有名的,有轅門轎的二梅軒、蕙芳軒,教場街的文蘭天香,埂子上的豐樂園,小東門有品陸軒,瓊花觀巷有文杏園,花園巷有小方壺等等,這都是茶肆中最負盛名者。雙虹樓在北門橋,剛剛出城,是小秦淮與瘦西湖的連線之處。這雙虹樓是一個大花園,樓臺亭舍,花木竹石,收拾得頗有韻味。正樓東面可以遠眺,看不盡湖山景緻。樓上杯盤匙箸等茶具,無一不精緻。”

邵大俠如數家珍,把個柳湘蘭撩得心癢癢的,胡自皋也樂意奉陪,他們三人頓時起轎望雙虹樓而來,因有排衙儀仗導引喝道,路上倒也順利,片刻就出了北門。這家茶肆的主人早得了通報,知道鹽運司御史大人要來嘗茶,早把裡裡外外收拾得利利索索,還把主樓的第三層整個兒空下來,反正他也不會虧,邵大俠早就付了銀子。因在公眾場合,胡自皋忌著市人耳目,自是不敢放浪,也就自然而然擺起架子,昂首挺胸目不斜視,隨著茶肆主人上得三樓,他們的隨從都被安排在一樓。

雙虹樓建得宏偉,這第三層也有三楹之寬,本來擺了七八張茶桌,如今臨時撤去,只在正中留下一張櫻桃木的雕花八仙桌。靠左牆根放了一張大書案,上面已鋪好氈,放了紙筆墨硯;右邊牆根前放了一具古箏,旁邊供著一爐檀香。雙虹樓主人跳上跳下大獻殷勤,叫來兩位女孩兒要為胡自皋表演茶道。胡自皋是揚州城中各家酒樓茶肆的常客,對這類應酬本是行家裡手,他對店主人道:

“一般的茶道就不必表演了,本官只問你,這雙虹樓有什麼特別的?”

“有。”店主人答得肯定。

“是什麼?”

“掃雪烹茶。”

胡自皋一邊踱著方步一邊說道:“掃雪烹茶,倒是極有韻致的事,只是這溽暑之中,哪裡有雪呢?只不知你這又是編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不是故事,是真的。”

店主人說著,就吩咐堂役下去拿雪,不一會兒,兩個堂役果然哼哧哼哧抬了一筐雪上來,胡自皋上前抓了一把,咦,真的是雪!不免驚訝問道:

“這雪從哪兒來的?”

“深窖裡。”店主人不無得意地解釋,“小可的茶肆中,掘了一個十幾丈深的大窖,每年冬天下雪時,就鏟些瑞雪儲藏其中。逢到像胡大人這樣的貴賓,就開窖取出一些。”

“揚州地溼,挖這麼深的窖,不滲水麼?”

“肯定滲水,但小可砌的是石窖,用糯米漿勾縫,裡頭乾爽得很。”

“虧你是有心人,這銀子該你賺。”

胡自皋剛讚了一句,柳湘蘭接著又問:“雪是有了,卻問如何烹它?”

“姑娘問得好,”店主人也約略看得出柳湘蘭的身份,故這樣稱呼她,“小可這雙虹樓的烹茶,可是有講究的,一是烹茶的爐子,用的是泥爐。二是銅銚子,必定是煮過千次之上的老銚子,這樣就完全去了燥氣。三是烹茶之火,必須既猛且綿,不猛雪水難開,吃了會腹脹,不綿又會導致水硬,奪了茶香。第四是煮茶之人,也須得是七八歲的小童子,惟其小孩兒,才能實得掃雪烹茶的意境。”

柳湘蘭聽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