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2 / 4)

小說:霜冷長河 作者:花旗

。這種混亂會不會埋沒大作品呢?不會,真正意義上的大作品會反過來埋沒混亂。

那麼,不妨寬下心來,把你不願看到的一切,當作一個過渡時期的淺薄的自嘲、不太有趣的幽默?

按你的年齡,你會在中華文化領域看到讓你興奮的景象的。對此,我已作過不少分析和推斷,有把握。

餘秋雨

十一

來信

餘教授:

我看到一些報刊在談到您時,常常會表達出一種遺憾,覺得您作為一個學者,與電視太親近了,並由此引起反覆討論。這事在我們學生宿舍裡也引起爭論,多數同學認為現代文化沒有必要拒絕傳媒,但也有一些同學同意報刊上的那種意見,認為學者還是集中精力鑽研學問為好。我很想聽聽您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如果沒有時間詳談,只須告訴我,是您對電視臺的邀請盛情難卻,還是本來就有主動性?

王麗宙

回信

麗富:

是我本來就有主動性。

不少朋友希望我不要過於親近電視,安心鑽研自己的學問,這完全是好意。但是,這些好心的朋友不知道,電視文化正恰是我“自己的學問”,而且是學術主業之一,也是我主持的博士點的專業科目。我不能因為寫了幾篇散文,就要放棄我的學術主業。一個木匠空下來時也能炒幾個菜,但不能因此而說他幹木匠活是不務正業。我親近電視,就是木匠親近他的墨線鋸刨。

但是,我倒由此想到三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一,為什麼我們文化界一想到學問,便立即產生一個約定俗成的範圍,幾乎不會想到諸如電視文化這樣的領域呢?

二,如果不以電視文化為專業的其他學者,在電視上做了幾次談話節目,算不算不務正業呢?

三,為什麼我們歐美學術界的同道們頻頻上電視,不僅歐美的觀眾沒意見,連我們中國觀眾也沒有非議呢?“中國學者”,在學術形象上與國際同行相比,有什麼特殊需要遵守的規矩?

這幾個問題雖小,卻關係到世紀之交中華文化從內容到形式的幾處要害,想想很有意思。我還會多想想,謝謝你來信的啟發。

餘秋雨

十二

來信

餘教授:

讀了您的《遙遠的絕響》,我深感共鳴。

世俗太汙濁了,為此,同流合汙成了中國文化人最大的恥辱。魏晉名士的高責,正在於他們抵抗流俗,保持著純潔的孤獨。寧肯獨自打鐵,寧肯單車漫遊,寧肯嗚嘯山林,寧肯放聲大哭,卻不肯降低自己、貶損自己、耗散自己。

你把他們的生態方式、心理走勢和生死意向,寫得那麼簡潔、明白而富有詩意,令人陶醉。

其實我一直在這樣做。我不喜歡熱鬧,歷來慣於獨行。我靜靜地想著自己崇拜的那個角落,卻不會去爭奪。夜晚,我會關掉電燈,點上蠟燭,讓月光照著我買來的一小叢文竹,凝視兩三個小時。我覺得這種意境真好,由此,更厭煩街市間的車來人往了。

但我周圍的人都說我過於清高,拒人於千里之外。清高就清高吧,拒人就拒人吧,我不在乎。不清高,不拒人,哪還有我?

我的這些想法與做法,你贊成嗎?我從不以這樣的問題問人,今天特殊,輕聲動問《遙遠的絕響》的作者。不答也可,就像那嘯。

趙欽素

回信

欽素:

我不贊成你的心理方式和生活方式。

因此我要回嘯了,請你聆聽。

古人所說的同流合汙,並不是指與世俗社會的溝通。世俗社會就像大海,有汙濁、有雜質、有兇險,但正是它的容量,它的運動狀態,使它產生巨大的能量,給地球上的生命以多方面的關顧。你有一個純淨無波的小池塘,但對不起,它無論如何無法構成對大海的對峙和反撥。

魏晉名士的魁力,不在於離群索居、傲視眾生。這事說來話長,此處不作評論,但有一點可能是定律:任何傲視眾生的人都談不上魅力,魁力在於交流,在於發射,在於廣泛地被接受。未曾交流、不被接受的魁力,不叫魁力。

我希望你能與世俗社會和解,不要始終對門外板著臉,門外的風景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醜陋。

月亮升起了,何必只憑蠟燭,去長久凝視昏暗中的文竹?這實在有點單調,一再重複又有點做作。夜間最美的是什麼?依我看,除了月亮,就是萬家燈火。

餘秋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