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領護照,為自己在冬季周遊世界進行準備。這一次,他要求對方用書面形式準確地列出拒發護照的種種理由,因為他希望有足夠的時間申訴。他收到了希普利的答覆,其中羅列了她從聯邦調查局關於鮑林的檔案中抄來的24條指控材料。鮑林和自己的律師認真準備了一份新的證詞,逐一批駁了這些指控。他在給護照處的回覆中隨附了一封信,其中提到:“這些指控……大多數不值一駁。”鮑林認為,只有一條需要認真對待,那就是說他是隱藏著的共產黨員。“我實在難以相信,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務院竟然會捏造出這樣一個罪名,”他寫道。“對於這樣一條指控,只需認真地作一點起碼的調查……就可以準確無誤地表明其中沒有任何真實的內容。”其實,希普利早就清楚這一點。她查閱了聯邦調查局幾份最近寫出的有關鮑林的報告,其中提到,經過兩年的徹底調查,沒有發現確鑿證據可以用來證實布登茲告發鮑林是共產黨員的指控。
10月1日,希普利在審查了鮑林的證詞後,寫了回信:“國務院……根據手頭的證據得出結論: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幾年裡的活動,充分表明,長期來你始終如一地奉行共產黨的路線。”鮑林也許不是共產黨員,但與共產黨員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因此,他的護照再次遭到拒發。希普利在信中還附上了一張用於上訴的表格。
鮑林井不希望上訴,他不想在由一群陌生人組成的陪審團面前為自己的案子辯護,不想再次像他以前在就業資格審查委員會面前那樣遭人誹謗,接受令人屈辱的審判。幾天之後,他致函國務院稱:“考慮到去年我在與國務院打交道的過程中所遭遇的經歷,我別無他法,只得放棄這次出國的打算。”他在引述上一次申領護照時自己花去的費用和令人心酸的窘境時,這樣寫道:“我感到,我再也經受不起這麼一次經歷了。”他就這樣撤回了自己的申請。
此時,他心裡已有了另一種打算。
18 諾貝爾獎(二)
通向斯德哥爾摩之路
朗繆爾說過,鮑林“將會贏得諾貝爾獎”,此時,23年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鮑林的同事和學生一直在議論,他到底在何時能得到這一科學上最高的榮譽。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不那麼引人注目的學者相繼成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其中包括埃德溫·麥克米倫,他曾在加州理工學院作為鮑林的學生進行過研究工作——鮑林卻開始認為,自己永遠不能問鼎這一獎項了。這是一件令人失望和心痛的事。許多人將鮑林視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化學家之一;他已年滿53歲,他的許多科學成就似乎早就應當被人承認了。鮑林在心裡安慰著自己,自己之所以未被斯德哥爾摩的評獎委員會看中,原因在於諾貝爾的遺囑中說得很具體,這種獎不適用於批次性的科研成果,只獎給前一年裡作出的單項重大的發現。鮑林的成就就屬於批次性成果,他做的工作稱得上是結構化學的宏偉大業,它是由許多方方面面的成果構成的。“的確是麻煩,”鮑林說。“哪一項成果算是我的單項重大發現呢?”
生物學家森特—哲爾吉①,曾對維生素C作研究而得到了他本人的諾貝爾獎。1952年底,他致函鮑林說,他打算提名鮑林為195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候選人。“據我所見,您在很久以前就應當得到這一榮譽了,不過,遲得總比不得好。”唯一的問題在於“提名時到底確定哪一個單項發現最合適?”鮑林回通道:“我本人的最主要成果是在1928年到1932年間獲得的,其中涉及到對化學鍵本質和分子結構基本原理的揭示。”為了促成此事,鮑林還寄去了自己生平的簡短介紹,附上了新近擬就的一份長達8頁的科研工作的總結。在這份總結中,他強調了他對鍵軌雜交的發現,有向鍵價的理論以及結構與磁性之間的關係——這一切都有助於他對血紅蛋白、抗生素和蛋白質結構的研究。
①森特—哲吉爾(Albert Szent…Gyorgyi,1893—),美國生物化學家,生於匈牙利,發現並分離出維生素C(1928),研究維生素C等有機化合物在細胞氧化過程中的作用,獲1937年諾貝爾醫學獎。
但是,1953年11月,在宣佈那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時,化學獎得主卻是赫爾曼·斯托廷格。這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德國化學家,他對聚合物的研究曾經影響過鮑林本人關於長鏈結構的看法。鮑林儘管有失望之感,但很快就將此置之腦後了。但是,此時又風言四起。第二年夏天,一位來訪的化學家,瑞典科學院院士,告訴鮑林說,斯托廷格之所以被看中,只是因為他比鮑林要大20歲,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