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他用這個統一的理論研究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醫學,並把不同學科的成果聯結在一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勇敢地衝破不同學科之間的藩籬,創立了嶄新的研究領域:化學物理,分子矯正醫學以及影響深遠的分子生物學。

然而,鮑林在科學領域中的工作僅僅是他人生活動的一半。在其妻子愛娃·海倫的深刻影響下,鮑林憑藉自己在科學領域的巨大影響,積極地參與了政治活動。他與愛因斯坦和西拉特①都是原子能科學家緊急委員會的成員。這個委員會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成員不多,但被賦予阻止原子武器擴散的重大職能。後來對於美國政府的核武器政策,鮑林變得越來越直言不諱,並最終招致政治迫害,其中包括聯邦調查局對他長達24年的調查。他被剝奪了參與國家機密專案的資格,護照被吊銷。他失去了政府資助。他在報刊上被肆意詆譭,還受到來自美國參議院的侮辱性的指名恐嚇和威脅。面對這一切,鮑林勇敢地給予還擊。他撰寫文章,發表演說,還訴諸法律,其中包括影響廣泛的控告赫斯特報業集團②,控告巴克利的《全國評論雜誌》以及控告國防部等案件。

①西特拉(Leo Szilard,1898—1945),美國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參與自持鏈式核反應研究,對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起過作用,後研究生物物理學,倡導和平利用原子能。

②赫斯特報業集團,由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l951)建立,曾擁有25種日報、11種週刊和多種雜誌,以轟動性新聞、醒目的版面和低廉的售價參與美國報界的競爭。

到了60年代早期,鮑林被很多人看作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敢於冒險、敏於直覺、桀驁不馴、富於魅力、不敬權貴、自強不息、自命不凡、我行我素,甚至到了有點傲慢的程度——而且,他幾乎總是正確的。然而僅僅過了幾年,他卻聲名狼藉。在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不出幾個星期,他就受到來自政府機構的強大壓力。他只得停止政治活動,隨後很不愉快地離開了他40年來科學活動的基地——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到了大多數人考慮退休的年齡時,鮑林卻失去了從事學術活動的場所,成了學術界的一個流浪漢,在不同的學校之間漂泊謀生,直到最後創立了自己的研究所,專門研究營養學和醫學。到了70年代早期,由於大力宣傳大劑量維生素C的作用,他再次成為公眾注目的人物。他宣稱,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有助於減輕各種病症,從普通的傷風感冒到癌症。他的這一論斷遭到了醫療機構的憤怒指責,而他以前的同事們不無擔心地注視著鮑林把自己的精力和金錢投入這種廉價營養輔助藥品的研製工作。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場荒唐無謂的征戰。在隨後的20年時間裡,鮑林在科學界的形象從科技精英變成了一個行為孤僻的怪人。

然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新的證據的出現,人們對維生素C的作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這種認識儘管仍不十分清晰,卻對鮑林幾十年來宣傳的理論的正確性提供了日益有力的支援。

傳記說到底是一種詮釋。在以記者的身份開始寫作本書之前,我儘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力圖以一種不偏不倚和“純客觀”的方式把它寫出來。但我很快發現這是不可能做到的。首先,有關材料實在龐雜,鮑林的生活歷程是那樣的悠長和豐富,不經很多濃縮和篩選,一冊傳記的篇幅是無法容納的,而每一次的選材都直接依賴於作者個人的價值判斷。其次,關於鮑林,存在著尖銳對立的意見,鮑林本人的生活經歷也充滿著矛盾和難解之謎——他是一個天才,而他母親卻曾被關在精神病院裡;他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但同時又是穿甲彈的專利擁有者;他是一個忠誠的人道主義者,但對自己的子女卻到了幾乎漠不關心的地步——這些也使你在寫作時無法做到不偏不倚。很多人,特別是很多科學家,過去經常宣揚科學研究是不受個人品格和周圍社會環境影響的創造性活動。我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準確的。鮑林的經歷說明,在科學的發現和發展過程中,基金組織、公共關係、政治環境和個人品格都起著重要作用。在這些大背景下考察鮑林的科學活動,也依賴於作者自身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力。

開始寫作本書時,我是鮑林的一個熱情崇拜者,我至今不改初衷——儘管這種崇拜已更趨向理性。鮑林是一個魅力出眾、性格外向的人,一個知識奇才和出色的演說家,對任何人都赤誠相見。平等相待(除非事實表明你無法被他信任)。然而在他外露魅力的後面,隱藏著一顆好強爭勝、永不服輸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