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2 / 4)

幸擠進演講廳的學生後來回憶道,“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精彩的講課。他講課時輕鬆自如,妙趣橫生。他的歡愉的微笑,藉助計算尺進行的運算,以及自然迸發的思想火花,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到了晚上,鮑林一家不是應邀赴宴或參加聚會(邀請之多實在使他們應接不暇),就是去看演出、聽演講或欣賞音樂會。鮑林不斷會見科學家、實業家、政治家以及市政要人,只要一談到政治或科學問題,鮑林的談話總能強烈地吸引住他們。於是各種各樣的榮譽接踵而來,他被選為皇家學會的外籍會員,並被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和劍橋大學同時授予博士學位——他被告知,他是到當時為止唯一一位得此殊榮的人。

英國化學學會請他到聯合王國各地作巡迴報告,包括在倫敦大學和劍橋大學的三次專門的系列講座。他報告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分子的互補性理論上。藉助於一個標準的分子球棍模型,他的報告就更為生動活潑。他常對聽眾這麼說:“看這裡,假如原子真像這個直徑2到3英寸的球那麼大,那麼按照這個比例,觀察這個原子的人將有250000英里那麼高,就是說,他的身長等於地球到月亮的距離。”

這個頭頂碰到月亮的人後來成為鮑林報告時常用的一個形象比喻,他在各種不同的場合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有志於攻克大分子結構難題的科學家所面臨的挑戰。他讓聽眾想象自己是身長250000英里的巨人,這樣你看到的地球就像一隻檯球那麼大。你可以看清地球上1000英尺寬的、比如像中央公園或洛克菲勒中心這一類建築物;而如果使用一種新型的電子顯微鏡,你就可以看到帝國大廈——當然看不到大廈的內部結構,以及一個個細小的黑點——那是街上的汽車。你可使用半透明的薄膜和超速離心機測出汽車的大小。但往下就出現了一個測量能力的空檔。更細小一點的可使用X射線晶體學或電於衍射的方法去測量,這種技術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確度,以至可以確定汽車上的插銷、鉚釘和齒輪的形狀,但不能分辨出比它們更大的東西。

於是,在觀察能力方面出現了一個空檔,一個處於電子顯微鏡分辨能力與X射線衍射分辨技術之間的觀察的盲區。對這個身長為250000英里的人來說,這一盲區的存在意味著他確定不了大小為1英尺到10英尺之間東西的形狀,包括作為中央公園和帝國大廈的建造者以及汽車、鉚釘等物件的製造者的人的形狀。回到正常的尺度來問同樣的問題,你會發現這個“未知的黑暗區域”——如鮑林所稱呼的那樣——大致處於蛋白質和其他大分子的體積範圍內。正是這個尚未探索的區域現在要求人們集中力量去研究。

1948年2月,鮑林應邀到皇家科學研究院作一次週五晚問講座,這種講座很正式,每月舉行一次,原先由法拉第①於1825年創辦,出席者均為英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的名流。早先人們是把科學當作藝術一樣看待的,科學報告就像手工藝品一樣供人欣賞;當時創辦這個講座就是要為倫敦的富人們提供一個欣賞科學研究最新成果的機會。但是後來它逐步演變成為重要的科學報告會,只有那些取得重大成果的人才有應邀作報告的資格——比如說,湯姆遜②在這裡舉行講座時宣佈發現了電子。一位經常聽講的人士回憶道:“聽眾都是對優秀報告具有高度藝術鑑賞力的行家。演講者和聽眾都身穿正式的晚間禮服,報告過程嚴格按傳統禮儀進行,充滿了一種與報告重要性相稱的氣氛。”

①法拉第(Michacl Faraday,1791—1867),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發現電磁感應現象(1831),電能定律(1834)和磁與光的關係(1845),並研究氣體的擴散和液化合金鋼的性質等。

②湯姆遜(Sir 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英國物理學家,曾任劍橋大學教授(1884—1918),三一學院院長(1918—1940),發現電子(1897)及同位素(1912),因氣體導電研究獲19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為了作好週五晚間的報告,鮑林仔細準備了所要求的恰好一小時的講話內容。報告開始前是一次正式的晚宴。晚宴畢,鮑林被人帶進電子化學之父、偉大的法拉第曾經待過的辦公室。辦公室佈置得古色古香,儲存完好。鮑林獨自一人留在那裡,為上臺講演最後清理一遍自己的思路。

一小時後,鎮定自若的鮑林走進了裝飾華麗的小禮堂。臺下坐著的聽眾都是特邀而來的,男士一律系黑色領帶,女士則一律穿毛皮大衣並佩戴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