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3 / 4)

寶首飾。鮑林回想了一下在俄勒岡農學院當學生時所學到的演講術要點,深深吸了一口氣,開始了下面的講話:

當我注視一個生命機體——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或我自己——的時候,我發現了許多現象。這些現象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回答的問題……面板是什麼?指甲是什麼?指甲是怎麼生長的?我是怎麼會有觸覺的——神經的構造是怎樣的?它是如何工作的?我是如何看見東西的?我是怎樣聞到氣味的,為什麼苯和異辛烷的氣味不一樣?為什麼糖是甜的,而醋是酸的?我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是怎樣把肺中的氧輸送到組織中去的?我身體裡的酶又是怎樣將我吃進的食物分解、燃燒從而保持我的體溫,並在我體內生成新的組織的?為什麼接觸病人會使自己患上感冒和肺炎,而透過服用某種特定抗血清或磺胺類藥物又能使身體康復?為什麼青黴素有這樣神奇的治病功效?為什麼我對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質炎、天花具備免疫性,而有些人則不具備?最後還要問,為什麼我的孩子長大成人後顯示出我和他們的母親的特徵——這些特徵是如何傳送給他們的?

所有這些問題都不能從書本中找到現成的答案。雖然喬叟①這麼說(①喬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英國詩人,用倫敦方言創作,使其成為英國的文學語言,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反映14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面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過,“在這古老的土地上/年復一年地生長出新的穀物/而在這古老的經典中/產生出人類學習的所有新科學,”但沒隔多久,培根①糾正了他(①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國哲學家,英語語言大師,英國唯物主義和實驗科學的創始人,反對經院哲學,提出知識就是力量,主要著作有《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的說法:“書本要服從科學,而不是相反。”

為了理解這些重大的生物學現象,我們必須弄懂原子以及由原子透過鍵力形成的分子。

鮑林把科學問題、日常生活例項和英國文學及科學巨人的語錄結合起來講述,開始就把聽眾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了。接下去他就概括地介紹了他的互補性理論,並以此作為解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基礎。往常,星期五晚間講座的報告人總是呆板地站在講臺後面照本宣讀,而鮑林卻是脫稿講話,手中拿著粉筆,一邊在主席臺上來回走動,一邊在黑板上勾畫出抗體形狀和酶作用的示意圖。他讓聽眾想象自己是身高等於地球到月亮的距離的巨人,引導大家瞭解蛋白質結構問題是生物學的中心問題。他的報告是一次無懈可擊、一氣呵成的出色表演,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鮑林演講後的一次聚會上,帝國學院院長赫爾布魯爵士作了這樣的評價:“當我們聽萊納斯報告時,我們覺得是在聆聽一位天才娓娓敘述自己的思維過程。”

卡文迪什實驗室

在那天晚上聽講的人群中,有一位名叫勞倫斯·布拉格的傑出人物,他也是一位始終關注著蛋白質結構的物理學家。自從鮑林提出了一整套確定複雜的矽酸鹽結構的規則後,鮑林就超過了市拉格。在隨後的20年時間裡,兩人的職業生涯循著兩條平行上升的軌跡向前發展。布拉格從30年代早期的心理挫折中重新崛起,變得比以往更加堅強。更有信心,他領導下的曼徹斯特X射線晶體學實驗室成為世界上最具理論創造性的研究機構之一。1938年,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他應召繼承盧瑟福擔任英國最大的物理研究中心——劍橋卡文迪什實驗室的主任。三年後他被封為爵士。

到1948年,他已把卡文迪什實驗室建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X射線晶體學研究中心。然而就在這一點上,他和鮑林的興趣分道揚鑣了。鮑林感興趣的是X射線衍射的結果;而布拉格感興趣的卻是衍射的過程,他致力於改進裝置,發展用於解釋X射線衍射圖形的數學技巧。卡文迪什實驗室之所以聞名於世,就是由於布拉格的裝置品種齊全,威力強大;由於他吸收的青年研究人員聰明能幹;還由於布拉格本人對衍射理論的長年不懈的研究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至於對分子結構的研究,布拉格主要讓下面的工作人員去做。他們的研究物件主要限於礦物。合金和小的有機分子。但是當布拉格剛到實驗室時,那裡有一個由奧地利出生的科學家佩魯茨①導的小組也在從事血紅蛋白的結構研究,這項工作被布拉格稱為是“勇敢的嘗試”。布拉格開始時對蛋白質結構研究不大感興趣——他一直對生物學不甚了了,並認為蛋白質分子肯定過於龐大和複雜,以致無法用X射線衍射法進行研究——但是佩魯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