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烏紗和在上級領導心中的工作業績和能力).如果確實沒什麼差錯的話,有人上訪我覺得是件好事,起碼領導知道我在幹工作,如果他多上訪幾次的話,領導就會對我的名字印象深刻.也許提幹時會想到。。。嘿嘿.不過是在上訪問題確實沒差錯的前提下!
以上是我看了您的述評之後,一點自己的想法.都是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如果有說錯的地方,還請前輩多擔待.
起點…阿昆,我理乾坤
題目:“不可不來,不可再來”的好去處
作者:'阿昆'即—我理乾坤(《一個精神病患者的悲哀》的作者)
……感謝阿昆從湖北給我寄來兩本四面牆的D版書,同時郵來這份評論。……
自由分為兩種,絕對的和相對的。
絕對的自由隨時存在的,但不屬於人類;所以只談相對的自由。成為公民之後,人的自由開始受法律的保護。當然在未成為公民之前這人也是受法律保護的。
環看前後左右,四面皆牆。從小說精煉的開篇我們可以看出,麥麥不是壞人,也不是純粹的好人。當一個猴子超出了三界在不受神侷限,這猴便成了妖。雖然這猴的種種言行都能證明他不是妖,甚至優於神百倍。規矩定下了,他不是也是。施展做出了猴一樣的事,他理所當然地會被規矩套住脖子、雙手、雙腳。掌控規矩的人為了自己的尊嚴不被冒犯,為了平息眾怒,更為了規矩得以井然,拿走了他的自由。
我所知道的監獄,是可以將人的鬥志消弭的好去處,是可以扭曲人的靈魂的好去處,是將人的麻木放大到及至的好去處,是為籠外之籠的人所忘記的好去處,是一個“不可不來,不可再來”的好去處。
一面面的牆構建成了一個監獄,這無異於一個放大了的籠子。放眼籠外,似乎是沒有什麼來限制人的自由,似乎又有無數堵隱形的牆。籠子外頭的人忘性極強的一群人,他們若和籠子裡的人沒有利害關係是不會想到這籠子的。籠子裡頭的人即是有著或可以改正或不可能改正的錯誤的一群人,他們有自己麻木中的快樂,有自己遙遙無期的等待與企盼,籠裡的人和籠外的人看似分佈在兩個世界,實則在一個籠子裡待著。
他們的身體忘記了自由,他們的靈魂忘記了飛翔,他們的鬥志在空氣中散開,他們忘記了生存的目的是什麼,他們不知道自己麻木到合適才能了斷。
壞人的朋友是什麼人?有這麼兩個答案,一是壞人,一是好人。麥麥的自由之所以喪失,蓋因食展,但施展是壞人嘛?難以回答。故爾,從開始到結束,從進去到出來,麥麥的屬性都是飄忽不定的。他時而對弱者關愛有加,時而對周遭人與事不聞不問不理不彩麻木不仁,時而又露出爭氣,揭露同號們的殺人越獄的陰謀。麥麥所經歷的,乃我們所未經歷和生活過的;麥麥的眼中,有一個始終被限定活動範圍的精彩絕倫的人群的生活。麥麥是人群的一分子,同時亦是一根故事的不可或缺的線索,有了他小的世界成為大的宇宙。
你若是一快滿是稜角的石頭,監獄就是永不幹涸與冰凍的小溪,在怎麼著也要把你打磨成一無是處的鵝卵石,如若不然,就把你衝到下游,衝到永不見天日的海溝。
要想真的弄懂自由是什麼,你必要失去一段時日的自由;要想知道監獄是個什麼去處,你必要切身體會一下彩好。小說展現給我們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這冰山的一角卻是如此的觸目驚心。
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進去吧,那是魔鬼都不願棲身的“不可不來,不可再來”的好去處。'2004/6/20下午17:22'
草木:沒有結果的思考
轉自天涯
作者:《大唐天子李隆基》的作者”草木cs”女士
題目:沒有結果的思考——讀《四面牆》有感
內容:
半年前我寫過一篇200字的小文章,用來稱讚舞文的兩個牢獄派寫手。當時潮哥的《獄蛆》還沒有結尾,而哥們兒的《四面牆》我也只看了四分之一左右。個人覺得潮哥的文章跌宕起伏情節激烈,隨處可見英雄氣概,讀起來時時拍案稱快;哥們兒手法熟練文字詼諧視角廣闊,平淡處發人深思。
前天我大概有四、五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四面牆》的最後幾章。當時的感覺很難形容。閱讀的快感雖然強烈,但真的不是在想這部作品的本身如何如何了。
與我家隔一條馬路就有一個監獄,而我從來沒有想到過,在我的身邊居然還有一個——不能說是另一個世界,但確實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