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2 / 4)

小說:興宋 作者:知恩報恩

宋人對待死亡的灑脫,故而成為宋人的主流觀念。

張載是真正的大儒——一名由僕人自學成才而成就的大儒,所以他的儒學觀念中,自然帶有一種看穿世情的瀟灑。

張載的父親曾是涪州(今重慶市涪陵區)知州張迪,後來其父在涪州任上病故,十五歲的張載和五歲的張戩與母親,護送父柩越巴山,奔漢中,出斜谷行至郿縣橫渠,因路資不足加之前方發生戰亂,無力返回故里開封,遂將父安葬於橫渠南大振谷迷狐嶺上,全家也就定居於此。

按理說張載也曾是省長公子、正宗的“官二代”,可是宋代是個階層活躍的時代,即便是省長公子,沒錢了照樣要去打工——張載扶靈柩一路往家趕路,不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不會中途停下腳步,把父親安葬在郿縣橫渠。為了養活年幼的弟弟與寡母,張載便去做僕人賺錢。而宋代的僕人都是工薪階層,沒有明清時代所謂“賣身奴僕”的說法,所以張載做僕人打工掙錢,並不丟人。

僕人這一職業,張載做了二十一年,直到他三十六歲,弟弟成年了,張載才出去參加科舉……其後他創立的理學分支——“關學!”號“橫渠先生”。

“存,吾順事;歿,吾寧也。”梁山頭領齊聲跟著宋江唱頌:“索超兄弟,一路走好!”

略等了一會兒,等到大家都消化了悲哀,宋江大聲下令:“出擊,衝出海口。”

“衝出海口——”梁山好漢齊聲吶喊,水軍頭領開始紛紛登船。

海川碼頭跟所有江河湖海的碼頭一樣,即使外面的水域很寬括,但為了防備漲潮退潮時的水浪衝擊,以及颱風季節的巨浪颶風,泊船區域基本修建在海灣深處,而且還要修建的長長的、深入海中的防泊提,以減緩海浪的勢頭。因此,此處的海港也同平常港口一樣,只留下一條狹窄的通道方便船隻的進出,其餘的地方都有長堤圍起來——這個通道口如果開的大了,海浪直接灌湧,那就起不到減弱浪擊的作用。

梁山好漢們順著狹窄的通道口,慢慢地將船駛出,並開始在泊船區前方稍空曠的水域整理隊形,時穿給梁山好漢們留下的空地並不大,加上梁山好漢們為了避免再度碰撞,將船隻距離拉得很開,故此,梁山好漢一次只排開了三十餘艘船隻——但這就夠了。

梁山好漢中的水軍統領混江龍李海(《水滸傳》中作李俊)、浪裡百跳張順、立地太歲阮通(水滸傳做阮小五)、短命二郎阮進(《水滸傳》中作阮小二)、火船工張岑領著從左斜街駛出的船隻,匯合一丈青張橫從右斜街駛出海船後,由火船工張岑操船當先,操縱著幾隻堆滿柴草的小船,吶喊著向港外駛去。

海灣口,時穿目光穿透了衝出來的火船,向防波堤望去,在那片長堤上的天空,海鷗不知下面即將變成火海與血泊,依舊展開白色的翅膀、無憂無慮的在水天一色的蔚藍上,發出一聲聲嘎嘎的鳴叫,此時,燒了一下午的吊塔吊杆等等,發出的火焰已變得有氣無力。煙霧變淡,可以望見左斜街泊位上,梁山士兵正在整隊上船,依舊留在陸地上的梁山好漢們,繼續隔著殘火與李彥的部隊對射,不過,雙方的交戰都是靜默無聲的,包括登船計程車卒也在無聲而有序地登船。

時穿皺著眉頭下令:“裝填,火炮準備射擊。”

這時,火船工張岑已衝到了灣口,隨著他一聲令下,火船點火了,只見風助火勢,大火呼呼的燃燒著順著海流向外飄來,隨後,火船上只留一位船員繼續掌舵,其餘的人紛紛跳海,海中浮動著百餘顆腦袋,一起向友船遊動。緊接著,梁山泊其餘船則發出震天吶喊,彷彿在用嗓門給同伴鼓勁。

海風狂吹之下,火船移動很快,筆直地衝著時穿的四艘快帆船衝來。

時穿稍稍等了一會兒,招呼快帆船船長上指揮台,下令:“現在由你接過指揮權,按照我們預先演習過的陣容,反覆巡航,我下到底艙,指揮開炮——記住,你只要按照操典嚴格執行航行路線就行,不要讓對方打亂了陣型。”

快帆船船長挺身相應:“教頭放心,我一定嚴格執行操典。”

時穿以拳擊胸,大聲說:“現在,我移交指揮權。”

船長大聲回應:“現在,我接過指揮權!”

雙方相互敬禮之後,時穿走下指揮台,快帆船船長上位後,立刻下令:“炮窗全開,全艦進入射擊位置,炮位指揮權——移交防禦(使)”

時穿鞠躬接令,而後,在隨船大將詫異的目光下,轉身走下船艙。

這四艘快帆船是時穿親手訓練出來的……好吧,是他的一個時空分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