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郎願意以底價三分之一甩貨,但為了挽救海州商人,維持一個基本價格,時大郎聯手海州幾大茶商、海商,也在吃進一些貨物維持商品價格,但時大郎等人出得買價雖然比底價略高,最終,蜀錦的價格竟比去年市場價還低。
然而,今日一早,錦繡街還沒看門,已經有商人等在門口,據說一個更狠的傢伙跳了出來——也不知道誰,悄悄囤積了一船蜀錦,今天突然竄出來,按去年市場價的半價甩貨。
這下子,時大郎的努力全完了,昨日京城店鋪派來的夥計偷偷吃進了一批蜀錦,今日一早聽說價格還在跌,也不忙著往京城發貨了,全都守在錦繡街,看著價格一路下滑連聲哀嘆……這個時候,真有人要採購貨物也不會動手啊,總得等大家相互殺價結束,跌無可跌的時候再進場……天吶,沒活路了。“
一剎那,彷彿天崩地裂,羅望京晃了晃,感覺到腳下的大地突然裂了一條大口子,無盡的深淵正張開大口嘲笑著他……
第351章 一臉正義去坑爹
此時,錦繡會館,時穿正帶著一夥人站在會館門口。
錦繡會館一直是個大工地,它的附屬建築零零碎碎的,一直不曾完工。而負責這項建築的三星班,這一年來注意力在玫瑰園,於是,錦繡會館的建築就採用了合作營建的方式,三星班出圖紙、指導施工,具體工程則由四五家建築班子承包。這些建築班相當於分包商,每個班子負責其中一項施工……好在,經過兩三年持續不斷的努力,錦繡會館總體工程,眼看就要完工了。
這座會館其實是個建築群,由一個個不同的功能區組成,中央有一個圓形環狀閣樓。閣樓外觀有點像土家樓,從一到三層排列著整齊的小窗,其中,位於三層的小視窗向外懸掛著各種各樣家族徽記以及商行標誌——如此的掛牌行為並不是耀富,也不是一種廣告行為,因為閒人是進不了會館的,沒有萬貫身家,只能站在門外咽口水,所以館內的人無所謂炫耀,那些掛出商行標誌的小窗,不過是各大家族以及商行們購買的包廂。
這座閣樓就是主交易廳,也被稱為大宗交易廳。圍繞著這座主交易廳,是一圈四方形的、正宗宋式二層閣樓式建築——這種外方內圓的造型,恰好跟銅錢造型相反,這些閣樓是分類貿易大廳,分門別類的進行各項專業貿易,比如茶葉、絲綢,蠶繭,鐵器,等等……當然,也有鹽業。不過,這裡進行的交易數額較小,相當於散戶大廳。
主交易廳四面有四座大門,時穿順著其中的正南門走進樓內,樓內是一個類似古代戲臺、或者現代籃球館式建築,中間低凹進去的平臺擺滿了會計師的工作臺,會計師們像一群忙碌的工蜂在座位間不停穿梭著,一個個幫閒則手持各種文書、水票,像花間的蝴蝶一樣撲向各個工作臺,傳遞著會計師需要的檔案與憑證。
自打錦繡會館開始建立後,海州的幫閒也分成及各階層。上等階層不再是周旋於官宦人家打秋風,陪吃陪喝的食客,為錦繡會館打工的幫閒,因為收入固定,且年底又不錯的分成,從而被幫閒階層羨慕到底。而這也是錦繡街治安狀況不錯的原因之一,幫閒嗎,遊走於江湖之間,底層社會接觸最多,他們可不願自己的飯碗被打破,於是,城狐社鼠在時穿的強力掃蕩下、在這些幫閒的委婉告誡下,紛紛避開了這條海州最繁華路段。
時穿慢悠悠地走向三樓自家包廂……哦,現在海州稱這些包廂為“交易席位”。而整座建築視線最好的是第三層,能在這一層擁有包廂的都是大富豪,平常,四個樓梯口守著八位花膀子,將閒雜人等隔離開,故此這一層顯得很幽靜。
這一層樓道內閒雜人員也不多——包廂衝著池心的一面鑲嵌著大幅琉璃窗,可以讓包廂內的人足不出戶,隨時觀察到交易臺的動靜。日子久了,這種便利使得有資格擁有包廂的富豪們,都喜歡帶兩三個好友,一邊坐在包廂裡吃酒吃菜,一邊等待自己貨物的交易結束,或者等到自己感興趣的貨物出現。
當然,大多數富豪其實並沒有每天親自料理生意的興致,宋代的職業經理人本來就很專業,故此,這些交易席位,平常使用最多的是富豪的管家,唯有特殊情況下,富豪才來親自掌舵——今天就是特殊情況。所以三樓裡座無虛席,露面的個個都是千萬身家的“真傢伙”。
……好吧,如果仔細觀察,這座建築與早期的倫敦交易所很相似。早期的交易所就是一座大型的酒館,人們在這裡一邊吃飯喝酒,一邊交流商業情報,以及交易。
現代經濟學家與歷史學家公認,宋代時期,世界上同時存在三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