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占城稻穀一年兩熟,很便宜;還有交趾鐵礦石,柳州楠木、銅礦石、石炭(煤炭),這些東西除了楠木、銅礦石價格稍貴,其餘的都不值錢。只要開一間貨棧,平常慢慢收購,等海船運去了一船裝運回來,立刻就能變成現錢。
中原南下的船隻,裝運菜葉與瓷器過去,回程的時候常常耽誤在收集貨物上,有些人乾脆只裝金銀回來,等於每次海貿中大家只賺單程的錢財,回程基本上是空倉。而稻穀、鐵礦石這些東西雖然便宜,但如果名氣做大了,空倉返回的船隻都知道去柳州裝運一些東西回來,天長日久也能做大。
有了這些,其中再加上你跟黃太公商議的杜仲膠種植、收割、運輸……“
原先時穿只是跟劉旭泛泛而談,現在時穿說得很詳細,即使劉旭這個外行也聽出來了——此時可為。他馬上接上茬說:“柳州與海州航線,水手一半是海州人,一半是柳州人……”
第337章 突變
時穿順著劉旭的話題繼續發揮:“柳州方向有知縣大人作保,海州方向有我、黃氏、施衙內擔保,無論客人從何方上船,船上有一半的家鄉人,都可以讓他們心安……此前你說起與黃氏聯合開船隊,確定了嗎?劉家打算出多少人手?”
劉旭順竿爬:“原先我打算置辦三五艘船隻,跑一跑柳州至海州的線路應該足夠了,畢竟廣州市舶司就在附近,這條線路熱了起來,咱那點小本錢恐怕不夠塞人家牙縫的,可是照長卿兄說的……”
時穿接上話:“沒有三十條船恐怕接應不上,如果都用快帆船的話,每船需要三十名操作人員,前往廣州路途遙遠,船上至少還要加30名護衛。六十人的船,光是補給與淡水就要佔三十噸左右,那麼船的體型要足夠大,至少在八百料以上……”
一千料(五百噸)的船是大航海時代地中海的主力船種,據說,透過核算經濟效益比率,這種載重量的船可謂最佳配比,可以使船主用最少的人手達到最大的效益……這種幾百年後大航海時代的主力船隻,載重量也就跟打撈出水的宋船“南海一號”相仿。
南海一號長寬比例大約在“2。34:1”,這種比例不適合快速航行,也不適合抗擊風浪,所以他沉沒了。但這種型別的船可以用最短的龍骨建造載重量最大的船隻。同樣在重量的梭形船,龍骨長度至少是“南海一號”三倍以上——中原已經找不到這樣長度的木材了,唯有使用鐵龍骨才行。
時穿說出一堆資料,先繞暈了劉旭,而後他英明神武的說:“我知道夷州正在修建大型船廠,他們能製作一種可以快速航行的千料船,這種船來往廣州一趟,算上裝貨的時間,也就一個月。如果每船再配備六門魚炮,憑藉速度與火力,南海上誰也吃不下他們,就算是廣州的海商聯合封堵,咱也不怕,打不過就跑而已。
亞之兄給我的這筆錢,就算是買船的訂錢吧,我先向夷州船廠下訂,恰好我跟他們關係好,下訂無需先付錢,等這筆錢我用完了,就順手替亞之兄把船錢付了,算作償還,如何?“
劉旭壓抑住心跳,問:“那樣的船,一艘大約多少錢?”
時穿不以為然的回答:“不值多少,也就一萬貫上下。”
劉旭眼睛珠子陡然瞪大了——這還不值多少?平常的海船也就三千貫上下,好一點的能賣個五千貫……
“平常的船大約三千貫,但每年只能航行廣州兩三趟而已,這樣的船每個月可以往廣州一個來回,除去保養的時間,每年至少能跑十趟,自然價錢貴的點,但是值啊——跑的趟子多了,一年掙的錢能相當於別人五年。”
快帆船的速度,甚至比現代的輪渡速度快,別看現代的輪渡又是鍋爐又是內燃機,但自從輪船速度比不過飛機之後,船舶開始向載貨量上發展,千餘噸的輪渡簡直不好跟人打招呼,至少要五千噸左右才拿的出手,而萬噸以上也比比皆是。而輪渡所用的引擎,那是怎樣省油怎樣來,所以現代輪渡的速度反而比不上古代大帆船。在現代這條航線五天一個往返,古代裝貨卸貨時間長,時穿按一個月時間核算,已經足夠寬裕了。
“若是一萬貫一艘的話……”劉旭沉吟片刻,回答:“我家最多能置辦五艘船——我出六百人興辦船隊,大約足夠了吧。”
“不!”時穿搖著頭做出一副失望的樣子,嘆息說:“劉兄怎麼會想不到呢?速度,速度為王——自廣州到海州,走陸路需要一年,走海路需要一來一回兩個信風季節,而現在,咱的船隊只需要一個月就可以往返,別說貨物了,就是人流往來,那都是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