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定不敢向前擠。”
城門吏搖頭晃腦的說:“正該大郎先出去,我跟你說,原本我只想開啟小門放你們出去,因為你們隊伍中有馬車,所以開了大門,大郎,我擔著潑天的干係,你可不要害我。”
多大點事,唯恐哥不答應……時穿不以為然的推開了堵門計程車兵,拔刀出鞘,而後輕鬆地提著明晃晃的刀擠出門縫。
門外人山人海,多數是攜帶大包小包逃亡的百姓。
此處城門如此,想必其他城門情況也差不多。
時穿站在門口,掃視了一眼大家,回應他的都是畏縮的目光。時穿提起嗓子,大喊:“各鄉的百姓們,大尹人有令:派遣衙役及效用、勇敢,前往各鄉恢復秩序,諸位鄉親讓一讓,我等出門,是幫助你們恢復家鄉秩序的。”
隨著時穿的話音,不停的有效用持刀拿槍的湧出門來,周圍的百姓見此,情緒稍稍穩定。時穿繼續喊:“各位鄉親,城裡居住可不容易啊,物價極貴謀生也難,如今官府打算恢復各鄉秩序,相信我們的,不妨尾隨我們回去。
鄉親們,如今眼看快夏收了,各位扔下家中即將成熟的稻穀,怎麼放心?不如都散了吧,各自回家,官府即將派人前往各縣,決不讓歹人四處猖獗。“
城門開啟了半扇,時穿攜帶的馬車開始往外出,在此期間,其餘幾座城門都發生了不大不小的擁擠事件,一直待在城頭巡邏的張叔夜親眼目睹了時穿安撫百姓,立刻派人去其他城門如法炮製,不久,各個城門的騷亂平息,聚集在城門口的百姓尾隨著效用的隊伍,踏上了回家的路,而張叔夜也記下了“時穿”這個名字……
第174章 格殺勿論
這次動亂波及附近七個州,事後張叔夜上奏朝廷,解釋這次突發事件,奏章裡說:“阿彌陀佛教,淮南謂之‘二襘子’,兩浙謂之‘牟尼教(即摩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禪’,福建謂之‘明教’、‘揭諦齋’之類。名號不一,尤以明教之號為盛(明代改名白蓮教)……
至有秀才、吏人、軍兵亦相傳習。其神號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老爺、祖師、老掌櫃、少掌櫃、掌教元帥、先鋒等呼號。其教徒白衣烏帽,衣繡蓮花為號,所在成社……
其偽經妖像,至於刻版流佈,經文或言傳自佛教淨土宗釋慧遠(淨土宗宗師),亦有聲稱來自大食牟尼(波斯摩尼教),然不過出於鄉野村夫之手,與佛教大食全無干系,其文理不通粗鄙難言之處不堪列舉……
其教經內容多為:‘阿彌陀佛(彌勒)降世,光明將戰勝黑暗(以上內容多出自陸游的奏章,此處借用)’等例……“
張叔夜進而要求各地官府,對這一“偽神信仰”加以嚴懲,“多張曉示,限期自首,限滿懸賞搜捕,焚燬經文版印,且流放傳寫刊印‘阿彌陀佛’妖妄經文者”。
朝廷當即同意了張叔夜的奏章,與此同時,鄰近的通州水軍、漣水軍開始調動,協助官府鎮壓附近的邪教教徒。
不過這樣一來,大江北岸的軍隊都被牽制住了,楚州叛亂的高老爺見目的達到,立刻利用這個緩衝期,大張旗鼓的在楚州建立政權實施武裝割據——高老爺這一行為表明,他唆使別人拋頭顱灑熱血的發動“農民起義”,可不是想徹底消滅權貴階層對百姓的欺壓,他是想讓自己成為新權貴,由自己親自欺壓農民。
……
當日,所有出城的大將隊伍中,唯獨時穿這支隊伍最為龐大。
宋代大將出戰,身邊一般要帶上兩三名助手,而時穿光自己就帶了三十多人,加上同行效用各自帶領的隨從,使得這支隊伍的人馬接近九十人——這相當於六個都的兵力。
而效用本身蘊含的殺傷力,絕不能用通常的武裝力量衡量——這些效用從小就是喜歡打架鬧事,拿上官府一份執法許可後,就盼著能合法的打架鬥毆。
他們求戰的慾望強烈,遇敵從不退縮……當然,這些人也不是傻子,他們上陣前,是一定要把自己武裝到牙齒的。僅僅就裝備水平這一項,普通的軍中“統制”官,是根本不能與這些精力旺盛的富家子相比的。
宋代兵制,十個都計程車兵為一個指揮,由一名指揮使加以指揮,指揮使屬於武將中最低品級,它還算不上官員,而時穿卻是綠袍的“從九品官”,因此時穿出城門後,那些逃難的流民也不再指望衝進城裡,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目標轉向時穿。於是,眨眼間,跟在時穿身後的隊伍超過千人,浩浩蕩蕩的,以至於中午時分,時穿回首眺望,只覺得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