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林。
陳音亦教習三千軍士,均授以連弩之法,三矢接續發去,人不能防。歷時三月,軍士盡得其巧。陳音抱病而死,越王厚禮葬之,名其葬處曰:“陳音山。”後人有詩詠越王練兵之事道:擊劍彎弓總為吳,臥薪嚐膽沔幾枯。
蘇臺歌舞方如沸,遑問鄰邦事有無。
越王練兵習武,教訓軍士之舉,傳至吳國。伍子胥聞之,遂求見夫差,涕泣諫道:“大王信越之臣順,今越用范蠡,訓練士卒,劍戟弓矢之藝,無不精良,一旦乘間而入,吳國不能支矣。王如不信,何不使人察之。”
夫差果使人探聽越國,探知處女教劍戟,陳音訓弓矢,現已練成六千勁卒,技藝嫻熟,號曰君子軍之事,一一回報夫差。
夫差問伯(喜否)道:“越已臣服,今復治兵,意欲何為?
“伯(喜否)答道:”越蒙大王賜他,非兵莫守,況治兵乃守國之常事,大王何必疑心呢。“
夫差聽了伯豁之言。未知有何主張,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六章 湖上採蓮
話說夫差聽了伯(喜否)之言,早把疑越之心,拋向九霄雲外,仍與西施,以姑蘇臺為家。四時之間,隨意出遊,弦管相逐,不辨昏曉。
嘗與西施在館娃宮中,遊宴棲息,因西施舉動風流,行步之際衣袂飛揚,無異仙子。遂建築一廊,空其地底,下面悉用大甕鋪平,覆以厚板,上面雕鏤花紋,施以五采,命西施與旋波、移光,及諸宮人,聯步其上,步履錚錚有聲。夫差聽之,以為快樂。因名其廊為“響屧廊。”今靈巖寺圓照塔前,有小斜廊,即其遺址。後人有響屧廊詩道:廊環空留響屧名,為因西女繞廊行。
可憐伍相終尸諫,誰記當時曳履聲。
山上有玩花池,夫差每逢春日,與西施攜手玩花於池旁。
又有玩月池,若逢秋宵,必偕西施並肩玩月,徘徊其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