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西施豔史演義 作者:一意孤行

諭,謝恩退出。急急督促工程,起伕役十萬人,赴西洞庭建造宮殿。又復不足,遂啟奏吳王,發全國丁壯,盡赴工役。材料不足,則折取現成房屋以充之。始則嫌民居仄狹,材料不堪應用,僅拆寺院以充之。繼則拆民間富室之高堂大廈,終則並湫溢之居,亦拆取無遺。

百姓既已從事工作,又無居處。王孫雄尚嗔其做工遲延。

叱罵鞭笞,無所不至。弄得國中百姓,叫苦連天,頓足怨恨,耕種悉廢,機杼無聞,死亡流離,不堪寓目。

果然到了限期,王孫雄已將宮殿造成,報告夫差。

夫差大喜,深贊王孫雄善於辦事,賞齎有加。遂與西施同乘龍舟,來至西洞庭新築宮殿之中避暑。

只見宮殿嵯巍,層樓嗟峨,真是畫棟雲飛,珠簾卷雨,富麗非凡。

夫差命置筵殿中,以慶落成。自與西施,相對而坐,兩旁排列女樂,更番迭奏。覺得習習風生,暑氣全消,竟與秋日無異。夫差大笑道:“不意天生此灣,命孤與美人,得以消夏,可賜名此地為消夏灣。”

西施亦十分得意,嫣然一笑,百媚橫生,愈令夫差,心神俱醉。未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五章 貸粟練兵

話說夫差自與西施在消夏灣,避暑取樂,流連忘返。只有太宰伯(喜否)、大夫王孫雄隨侍左右,相國伍子胥,亦不得見。

越王勾踐,聞吳王寵幸西施,日事遊樂,復與文種商之。

文種奏道:“臣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今歲年穀欠收,粟米將貴,君可請貸於吳,以救民飢。天若棄吳,必許我貸。”

勾踐即使文種,以重幣賄賂伯(喜否),引見吳王。

此時暑氣久退,吳王已與西施由消夏灣回至姑蘇。遂於姑蘇臺上,召見文種。

文種再拜稽首道:“越國窪下,水旱不調,年穀不登,人民飢困。願從大王乞太倉之粟萬石,以救目前之急。明歲谷熟,即當奉償。”

夫差道:“越王臣服於吳,越民之飢,即吳民之飢也,怨吾何愛谷,不以救之。”

時伍子胥聞越使至,亦隨至姑蘇臺,得見吳王。聞許其請谷,重又諫道:“不可,不可。今日之勢,非吳有越,即越有吳。吾觀越王之遣使,非真飢也,其意在空吳之粟。與之不加親,不與未必仇,王不如辭之。”

夫差道:“勾踐囚於吾國,卻行馬前,諸侯莫不聞知。今吾復其社稷,恩若再生,貢獻不絕,豈有背叛之理?”子胥道:“吾聞越王,早朝晏罷,恤民養士,志在報吳。

大王又輸粟以助之,臣恐麇鹿將遊於姑蘇之臺矣。“

夫差道:“勾踐業已稱臣,安有臣而伐君者。”

子胥道:“湯放桀,武王伐紂,不是以臣伐君麼?”

伯(喜否)從旁叱之道:“相國出言太甚。吾王豈桀紂之比?”遂啟奏道:“臣聞葵邱之盟,遏糴有禁,為恤鄰也。況越為吾貢獻之國,明歲谷熟,責其如數相償。無損於吳,有德于越,何憚而不為也。”

夫差遂與越粟萬石,對文種言道:“寡人逆群臣之議,而輸粟于越,年豐必償,不可失信。”

文種再拜稽首道:“大王哀越而救其飢餒,敢不如約。”

文種領谷歸越。

越王大喜,群臣皆呼萬歲。勾踐即以頒賜國中之貧民,百姓無不頌德。

次年,越國大熟,越王對文種道:“寡人不償吳粟,則失信;若償吳粟,則又損越而利吳,如何而可?”

文種道:“宜擇精粟,蒸而與之。吳王苟愛吾粟,用以布種,吾計售矣。”

越王用文種之計,果以熟谷償吳,如其半斛之數。

吳王嘆道:“越王真信人也。”又見其谷粗大異常,對伯(喜否)說道:“越國土地肥沃,其種甚佳,可散與吾民植之。”

於是國中皆用越粟,雖種而不發生,吳民大飢。夫差還以謂土地不同之故,不知粟已蒸熟,卻中文種毒計也。

越王聞知吳國飢困,便欲興師伐吳。文種諫道:“時未至也,其忠臣尚在。”

越王又問於范蠡。范蠡答道:“不遠矣,願王益習戰以待之。夫善戰者,必有精卒,精卒必有兼人之技。大者劍戟,小者弓弩,非得明師教習,不得盡善。臣知南林有處女,精於劍戟;又有楚人陳音,精於弓矣。王其聘之。”

越王從其言。分遣二使,齎厚禮,聘請處女教導劍戟,陳音訓練弓矢。

處女在越,教成三千劍戟之上,辭別越王,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