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容步。練習三年之久,方得技態盡善。
於是飾以珠幌,坐以寶車,所過街衢,香風溢於遠近。又以美婢旋波、移光等六人為侍女,使相國范蠡,前往進獻。
范蠡渡江至吳,適值吳王夫差,親征齊國,大獲全勝,班師回來。范蠡入見,再拜稽首言道:“東海賤臣勾踐,感大王之恩,不能親率妻妾,服侍左右,遍搜境內,得善歌舞二人,使陪臣納於王宮,以供灑掃之役。”
夫差望見,以為神仙下降,魂魄俱醉。其時相國伍子胥在側,進諫道:“臣聞五音令人耳聾,五色令人目眩,故桀以妹喜滅,紂以姐己亡;幽王以褒姒死,獻公以驪姬敗。自古喪身亡國,未有不由美女者。今越王進此美女,是欲大王沉湎怠政,自取敗亡。王請勿受此亡國之物。”
夫差道:“好色之心,人所皆同。勾踐得此美人不敢自用,進於寡人,即是盡忠於吳國之證,相國如何疑其另懷他意?況桀、紂、幽王,皆亡國之主,豈可將寡人比他?相國身為人臣,宜如何愛戴其主,竟在朝廷之上,面辱寡人,人臣之禮,豈應如是?孤偏要受了這兩個美人,命爾看孤,可至亡國。”子胥聽了此言,知道夫差,心志迷惑,諫亦無用,不禁長嘆一聲而退。夫差遂受了兩個美人。命伯(喜否)款待范蠡,明日送之回國。便退到宮中去享溫柔之福了。
未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十四章 築消夏灣
話說吳王夫差,受了越國貢獻,那西施、鄭旦,兩個美女,皆是絕色,夫差並寵愛之。而西施尤為妖豔善媚,是以獨奪歌舞之席,居姑蘇之臺,擅專房之寵,出入儀制,擬於后妃。
鄭旦居於後宮,因西施獨得吳王寵愛,心甚妒之,鬱鬱不樂,未及經年,一病而死。夫差不勝悲痛,葬之於黃茅山,立祠祀之。
從此吳王更加寵愛西施,惟恐其嬌豔如花,不禁風露,亦如鄭旦之輕年夭折。遂命王孫雄,特建館娃宮於靈巖之山,銅溝玉檻,飾以珠玉,鑲以七寶,為美人遊息之所。
而西施猶不能稱心,時稱有病,其病時常言心痛,每一痛時,必捧心蹙額,顰眉而啼,愈形嬌媚。
夫差見其如此,覺得帶露嬌花,濺水芙蕖,亦無此豔麗。
所以西施心痛一次,夫差的寵愛愈深一層。
鄰院妃嬪,見西施心痛蹙額,吳王更加憐愛,以為王愛心痛蹙額之容,遂效其所為,人人皆作心痛之狀。每逢吳王車駕返宮,一齊顰眉蹙額,以冀寵幸。
哪知吳王見了他們這種形態,反覺醜陋,含笑說道:“西施心痛,顰眉蹙額,自有一種令人可憐之態,汝等效顰,不能得其萬一,孤視之,愈覺不堪,直所謂西施捧心,東施效之,益形其醜也。”眾嬪妃聞言,人人自愧,默默而退。後人因稱學人所為者,謂之東施效顰。
西施既已寵擅吳宮。專導吳王趨於荒淫奢侈。吳王因其愛食鮮魚,御廚所進,西施嫌其魚不鮮,恆不舉箸,乃命築養魚城,城通太湖,使其水時來時去,以養鮮魚。
西施又喜食鴨,其鴨必喂以香料拌米,併入脂油,養至碩大無朋,方始適口。吳王乃為之築鴨城以畜鴨。
西施好食嫩雞,其雞必擇肥嫩潔白者用之。吳王因造雞陂,畜雞以供西施之用。
西施愛飲女貞酒,其酒出於浙之紹興,吳王命越國每年貢獻,以備西施之用。不料貢獻之酒,遠道而來,更在江中經過風浪顛簸,至吳之時,啟壇視之,皆已混濁,不堪為美人飲料。
吳王又築酒城,仿女貞酒之製法,釀酒以供西施之用。
嘗值暑天,西施畏熱,汗流遍體。吳王恐其中暑,致生疾病,而又無法可以生涼,遍詢群臣,皆鮮良策。吳王無可如何,出榜國中道:“有以避暑之法進者,賞賜千金。”
王孫雄乃獻計道:“臣聞西洞庭之南灣,長可十餘里,三面皆山,獨南面如門闕。苟於其間,建築宮殿,暑天居之,甚為相宜。”
吳王大喜道:“卿策甚善,可速為孤建築宮殿,以便消夏。”
伯(喜否)從旁言道:“西洞庭之南灣,雖然宜於暑日,但此時已及盛夏,若欲建築宮殿,豈一時所能成就。王孫雄所言,恐不可用。”
王孫雄忙道:“大王不必疑心,自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大王如果賜臣便宜行事,不吝帑藏,自能於十日之中,築成宮殿,使大王於盛暑之時,可在西洞庭之南灣,度此炎夏也。“夫差喜道:”大夫果有此才,寡人何惜金銀?庫中之財,悉憑大夫支取可也。“
王孫雄得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