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雖然不是越國人,可你對越王無比忠誠,若不是你在他身邊精心照顧三年,他是不會平安回來的!”範大夫感慨地說:“好西施,我們有你這樣的人去吳國,就無憂無慮了!吳國滅亡,指日可待!”
果然,吳王夫差完全被西施的美貌所吸引,高興得忘乎所以。他完全不理朝政,天天和西施尋歡作樂。大將伍子胥忠心保吳,他見吳王整天和越國派來的兩個美女飲酒作樂,非常憂慮。一天,他趁西施不在的時候,對吳王說:“大王近來不關心國事,沉湎於酒色之中,這很危險啊!”吳王聽了很不耐煩,拂袖而去。伍子胥並沒有灰心,以後,只要有機會他就和吳王說幾句,什麼夏桀以妹喜而亡天下,殷紂因妲己而自焚,周幽王寵褒姒招來犬戎之禍等等,想用這些天下興亡的大道理引起吳王的警惕,不要上越國美女的當。這件事很快被西施知道了,她想必須除掉這個伍子胥,否則自己的性命難保。於是,西施更加用心服侍吳王,盡力討好吳王,還勸吳王去爭霸中原,幹一番頂天立地的大事業。可巧,這時候齊國派使臣向吳國求援去打魯國,夫差認為這是爭霸中原的好機會,欣然同意。這一仗打得真合算,齊、魯兩國全都敗了,吳國更加強大了。從此,夫差越發佩服西施,不僅寵愛,而且尊敬,還跟她談論國家大事呢。
一、計篇(6)
西施看看時機成熟了,有一天,便故意皺著眉毛,揉著胸脯對夫差說:“我害怕伍太師,心裡不舒服!”夫差忙說:“這是為什麼呢?”西施說:“伍太師老疑心我對你不忠,說我是越國派來的間諜。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王說不定哪天聽了他的話,把我送回越國,出兵攻打越王,那我還不如現在死了好!”說完,掩面痛哭,鄭旦也在一旁痛哭失聲。夫差急壞了,忙哄了西施,又哄鄭旦,不知如何是好。他大聲說:“伍子胥算是什麼東西,一個老混蛋,我怎麼能聽他的!”從此,伍子胥漸漸失去了吳王的信任。不久,侍臣伯嚭趁機向吳王夫差進讒言,加害伍子胥。本來就對伍子胥不滿的夫差聽了,立即將他賜死。
范蠡得知伍子胥已被吳王賜死後,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他認為伐吳的時機到了,就對勾踐說:“現在絆腳石已被踢開,我們該準備伐吳了!”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統率大軍一舉消滅了吳國。
笠澤之戰
吳王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之後,就開始###齊國,但沒有取勝。不久,夫差為爭權奪利,在橐皋召集魯、衛兩國君來開會商議。並在各路諸侯會面的黃池,公開挾制周君,很不得人心。越王勾踐對此瞭如指掌,感到伐吳的機會到了。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踐在大臣文種的建議和幫助下,乘吳國大旱、倉廩空虛之時興兵###吳國,以報仇雪恨。
戰前,勾踐採納了群臣明賞罰、備戰具、嚴軍紀、練士卒的合理化建議,做好了充分準備。為了得民心,他以為國復仇為口號,鼓勵戰士衝鋒陷陣、奮力殺敵,居家者積極生產、支援前線;兄弟二人以上的留一人守土,奉養父母;獨子和體弱多病的家庭可免服兵役。這些措施受到老百姓的擁護,因而士氣很高。出發前,勾踐對將士們說:“我多年來臥薪嚐膽,食不知味、寢不能安。每一想到吳國所加給我們的羞辱和仇恨,就悲痛欲絕。但是,白白死了倒便宜了他們,我就是死了也要報仇!”說完,他親自擂響戰鼓,下令:“出發!”他全身披掛金黃色戰袍,手持利劍站在戰車上,怒目遠視,身先士卒開赴前線。
吳王聞訊驚慌失措,此刻,西施、鄭旦也不知那兒去了。他急忙和伯嚭等率軍迎戰,吳、越兩軍在笠澤(今江蘇省蘇州市南,與吳淞江平行的一條江)夾水對陣。越王把兵分左右兩軍,自己親率6千精兵居中軍,欲從正面進攻吳軍。為迷惑敵人,他從左右兩軍中派出小股部隊隱蔽在江中,夜半時分,左右兩軍突然鳴鼓佯渡,誘敵分兵。吳軍不知是計,以為是越軍的主力攻上來了,匆忙分兵抵抗。趁敵分散兵力之時,勾踐率主力悄悄地迅速過江,出其不意地從吳軍兩路中的薄弱部位展開猛攻。這一仗不單擊敗了吳國中軍,而且使吳軍左右不能連線,前後被圍。很快,越軍又果斷地切斷了吳軍後路,打得吳軍落花流水,一敗塗地,越軍乘勝前進。越、吳再戰沒溪(今蘇州南),三戰於郊(今蘇州郊區),三戰三捷。吳軍土崩瓦解,吳王只好退守姑蘇。勾踐不獲全勝、誓不罷休,決定採取長期圍困的戰略,使吳王在堅持了兩年後終於被兇猛的越軍一舉破城。夫差逃到姑蘇臺上,又被包圍,他派人求和無望,這時他才後悔當初沒聽伍子胥的忠告,悲憤交加、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