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⑤衢地——三國交界地區,先到達就可以得到其他國家援助之地。
⑥重地——深入敵境,遠離祖國或自己城邑之地。
⑦圮地——山林、險阻、沼澤等難以通行的地區。
⑧圍地——地形對我不利(狹窄、迂遠),而敵軍能以少擊多的地區。
⑨死地——迅猛作戰則生,反之則死的地區。
綜上所述,散地不宜作戰;輕地不宜停留;爭地不宜在被動情況下進攻,不可強攻;交地則不可斷絕聯絡和交通;衢地則應搞好外交,爭取外援;重地要奪取糧秣物資,就地補給;在圮地應迅速透過;在圍地應巧設奇謀突圍;到了死地九死一生情況下,要奮力拼搏,以求死裡逃生。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三、九地篇(2)
戰爭開始後,一切都在瞬息萬變。所不變的就是地形、天氣、武器等等死的東西。指揮員既要充分藉助天時和地利,又要充分發揮武器的殺傷力,更應隨機應變,始終有相應的對策,使敵人聽我擺佈,而不是我聽敵人擺佈。
兵貴神速,是打仗的真理。乘敵措手不及的時候,料敵所不料的道路,攻敵所不備的地方,是指揮員時刻要銘記的原則。深入敵人國境作戰,軍心士氣越好,敵人越不能取勝。在富庶地區奪取糧秣,保障充足的給養;注意勞逸結合,不使士兵過於疲勞。積蓄力量,儲存實力,合理用兵,巧設奇計,使敵人無法察知。把軍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死也不會敗退,就會奮力拚殺。身陷危地,無所畏懼是一個軍隊良好的素質,不怕犧性,並不是不想活;將軍隊置之絕境,亦不是想毀滅軍隊,而是激發官兵的鬥志,團結一心,奮勇殺敵。專諸、聶政、荊柯、曹劌等就是這樣的人,就是在絕境中不怕死的勇士、武士、謀臣。我們訓練將士都要像他們那樣就行了。
“率然”——常山(今河北省的恆山,我國五嶽之一,北嶽)的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巴就來救應;打它的尾巴,頭就來救應;打它的中部,頭尾都來救應。軍隊若像“率然”那樣,就不容易被消滅。敵對的雙方,雖然互相仇恨,但當他們同舟共濟時,如遇上了大風也會互相救援。撤退時,想用繫住馬匹,埋起車輪的方法來穩定軍心是靠不住的。必須要有很好的組織和英明的指揮,使強弱士兵都各盡其力,發揮所長,並且恰到好處的利用地形。提挈三軍就像手牽手一樣,這是因為不這樣做不行的緣故。
三軍統帥要沉著冷靜,高深莫測,嚴肅、認真而有條不紊。要矇蔽士兵的耳目,使他們一心一意打仗,不去考慮軍事計劃之類的事。改變任務,變換計策,也不能讓敵人識破機關。駐地要經常改變,進軍要迂迴繞道,使人無法推測我們的真實意圖。指揮員交給士兵的任務是斬釘截鐵的,彷彿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有進無退,必須完成。率軍深入別國領土作戰,要像放箭一樣,勇往直前,這樣,士兵就會專心致志。在開始時,意志薄弱的人可能因想家而散去,待深入後不容易散去。因此,在散地,要注意統一全軍上下的意志;在輕地要保持部隊間相互連線;在爭地要迅速前進,抄襲到敵軍後面;在交地,要注意謹慎防守;在衢地,要注意鞏固與友好鄰國的交往;入重地,要注意補充軍糧;經圮地,要找好向導,迅速透過;入圍地,就要想辦法堵塞缺口;入死地,就要樹立必勝的信心和決心。一般士兵的心理是被包圍就會協力抵禦,迫不得已就會拼命搏鬥,陷入危險境地,士兵就會對將領百分之百言聽計從。
不瞭解別國的戰略動向,就不要與它結交;不熟悉山林、沼澤等地形,就不能行軍;不使用嚮導,就不能得到地利。這三方面的情況有一方面不瞭解,都不能成為百戰百勝之師。凡百戰百勝之師被人稱為“霸王”的軍隊,進攻能使敵方來不及動員軍隊參戰;施加威力在敵人頭上,會使敵人不能同別國結交;在指揮作戰時,一旦有機會,便集中兵力、個各擊破,這樣,就可以長驅千里,擒殺敵將,這就是妙算能成大事的意思。
決定地形之後,就要採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證戰爭的勝利。如,封鎖隘口,廢除通道,停止與敵國使節的往來,在廟堂上反覆籌措、計劃,研究作戰大政方針。一旦發現戰機,立即乘機而入,首先奪取敵方首腦機關和要害部門,不要約期交戰,實施作戰計劃要隨敵情變化而不斷加以改變,不能一成不變,一切為了勝利。不戰時,靜如處女;一打響,就要脫兔一般迅速行動,迅雷不及掩耳。如,鉅鹿之戰後,項羽並不滿足只得一城池的小勝,而是千里追殺章邯殘部,徹底殲滅之。項羽派蒲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