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兼程渡三戶津(古黃河渡口),切斷秦軍退路,自己親率主力與章邯激戰漢水(黃河支流),再次大破秦兵,逼迫章邯在殷墟(今河南省安陽)向楚軍無條件投降。從而,為消滅秦軍打下了基礎。
閼與之戰
公元前270年,秦國派遣胡傷為大將,率領20萬大軍去攻打韓國。秦軍包圍了與趙國接壤的閼與(今山西省和順西),趙國國君召見大將軍廉頗問道:“韓國可以救不?”廉頗說:“道路遙遠而且山路險狹,難以解救。”其他人的意見差不多都和廉頗相同。
這時,擔任稅務管理的大臣趙奢發言了,他說:“這兒離閼與路途遙遠而且山險路窄,就好像兩隻老鼠在洞中相鬥,哪一個更勇敢一些就將取得勝利。”又說:“韓國告急,趙國危險。唇亡齒寒,我們必須救趙國,否則自身難保,我願領兵前往!”這個從未打過仗的稅務官,怎能領兵打仗呢?大臣們交頭接耳地議論開來。但,趙王素知這位稅收官執法甚嚴,曾“促使趙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他決定任命趙奢為將率軍去救援,以解閼與之圍。
趙奢率軍離開趙國都城邯鄲三十里,命令停止前進,對士兵說:“誰敢為作戰的事來進言,就必定被處死!”此時,秦軍正駐紮在武安(趙國城邑)城西,擊鼓操練士兵,鼓聲如雷。武安城內的屋瓦都被震動了。這時趙軍中一位軍官對趙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