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勝利;以已有備對敵無備的,能勝利;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國君不加以牽制的,能勝利。這五條是預見勝利的方法。瞭解敵人,瞭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危險;不瞭解敵人而瞭解自己,或者勝利,或者失敗;不瞭解敵人也不瞭解自己,那就每戰都有危險。所以,軍事家一定要在戰略戰術上戰勝敵人,謀略攻敵,而不可亂來。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 想看書來

三、謀攻篇(2)

註釋:①見張貽玖:《毛澤東讀史》一書,第126頁。1991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

一紙和約

春秋時期,五霸爭雄。楚莊王一心要當霸主,一天,他對大臣們說:“我不能眼看著晉國一天天強大起來,我要把它消滅在搖籃裡。”說完,他向群臣問計,一位大臣說:“現在離晉國最近的就是宋國,我們伐晉不如先伐宋,先打弱小的,容易打敗的,然後再打強大的就省事多了!”楚莊王點點頭,認為說的有理。於是,他親自領兵去攻打宋國,很快就包圍了宋國都城。楚、宋之戰驚動了晉國,晉國國君忙派人對宋國君主公孫固說:“堅持住,千萬不能投降!”楚兵久攻不下,莊王十分焦慮。這時,大夫申叔時獻策說:“大王要做長期打算,不如讓士兵蓋房子、農夫種地,做出不獲全勝、誓不收兵的架式,迫使宋國歸順。”楚莊王認為很好,遂命令圍城將士脫去戎裝就地蓋房、種地,一面擺出長期圍城的樣子,一面解決糧草困難。對此,宋國人非常害怕,但又不願投降。宋國君公孫固決定去向晉國求援,另外命智勇雙全的大臣華元去楚營講和。華元乘夜深人靜單槍匹馬潛入楚營,直奔楚軍主帥子反的住處,逼他議和。

華元直入楚帥營帳,毫不怯懦地說:“宋國被你們圍困好幾個月了,百姓生活已十分困難。但你們要我們投降,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如果你們後退三十里,我們倒是可以考慮你們的要求!”楚將子反在華元的威逼挾持下,只得答應退軍三十里。過了幾天,楚軍果然後退了,公孫固大喜,忙召見華元,讓他再去與楚軍談判,華元只帶幾個侍衛來到楚營,叩見大將子反。談判一開始,他就仗義執言地斥責楚國悍然進犯宋國,是以強欺弱,以大凌小。子反滿以為華元會屈膝投降,沒想到又挨一頓臭罵,十分惱火,正要把宋使轟出去,又怕張揚出去遭世人唾罵而臉上無光。於是,子反只得同意簽訂和約,並在和約上寫道:“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八個字,意思是我楚國決不欺侮你宋國,你宋國也不要責怪我楚國,雙方將信守和約。一紙和約,解決了國家的燃眉之急,退去了敵人幾萬大兵。這證明小國有時也能戰勝大國。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1年,秦昭襄王採用謀士範睢的“遠交近攻”為國策,穩住了遠離秦國的國家,攻打臨近秦國的鄰邦,奪其城池,奪其心,逐步消滅和瓦解敵人,達到統一六國的目的。因此,秦、趙之戰不可避免。秦王命秦軍攻打韓國的緱化(今河南省偃師西南),佔領滎陽,造成奪取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境內)的優勢。又命大將王齕猛攻上黨。太守馮亭為了把秦軍進攻的矛頭轉向趙國,以減輕韓國的壓力,並促成韓、趙聯合抗秦,將上黨獻給趙國。趙王貪利受地,接受了上黨。但趙軍兵少,不敵秦軍,退守長平(今山西省高平西北)。趙王派大將廉頗迎戰,進駐長平,奪回上黨。這年7月,趙軍憑堅扼守,秦軍再次攻堅,佔領西翼陣地。

廉頗針對敵強我弱,趙軍屢戰失利的情況,決心轉取守勢,築壘堅守,依託有利地形,等待時機再戰強秦。趙王多次責備他怯戰。秦相範睢乘機派間諜帶黃金萬兩去趙國,對趙王說:“秦國最怕趙奢的兒子趙括,至於廉頗很容易對付,而且他快降了。”昏庸的趙王本來就對廉頗堅壁不戰不滿意,間諜的離間計正中他下懷,便罷免了廉頗。一年後,趙王不顧大臣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反對,草率任命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大將,代替老將軍廉頗迎戰秦軍。

趙括毫無實戰經驗,而且十分驕傲輕敵。他一到前線,立即率部隊出擊。秦王知趙王中計,便秘密任命廣武君白起為主將,王齕為副將,傳令不準任何人洩露這個軍事機密。秦軍佯裝敗退,展開兩路奇兵脅制趙軍,趙括只顧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的袋形陣地。秦軍以萬精兵出其不意地切斷了趙軍的退路,同時派出5千騎兵插入趙軍的營壘之間,包圍、監視營壘內的趙軍。白起又命突擊隊在趙軍被包圍後,不斷出擊,趙軍不敢再戰,便築壘防守,等待援兵。趙括副將說:“若能此時拚命突圍,還有一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