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朝命虎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2萬進駐霍縣,企圖阻止李淵大軍南下。8月,李淵率領輕騎兵攻打霍縣,引誘宋老生出城。恰逢連日陰雨,不能交兵。相持日久,李淵眼看軍中糧草快吃完了,又聽說隋將劉武周將襲擊晉陽,打算退兵回太原。李世民堅決反對退兵,進帳勸阻,李淵不聽,下令退兵。左軍已開始撤退時,李世民深夜進帳哭諫父親,說:“現在兵以義動,進則勝,退則敗。一切的使命就是先入京城,號令天下。如果碰到障礙就打退堂鼓,就將造成眾散於前、敵乘於後的劣勢,全軍就有覆沒的危險!”李淵這才改變決心。雨季剛過,李淵繼續尋找戰機,並假裝部署唐軍包圍霍邑。這時,太原的糧草也運到了。8月初一,李淵命軍隊沿東南山腳小道向霍邑進法。李世民等建議利用宋老生有勇無謀的弱點,用輕騎誘他出戰,如不出戰,就誣他想投降;他一定擔心被告發,必然出戰。果然,戰鬥開始不久,宋老生被激怒,引兵3千從東、南兩門分道殺出。李世民認為打敗敵軍的機會到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遂翻身上馬、身先士卒,帶頭衝鋒陷陣,直殺得渾身是血,兩把刀都砍缺了口。而李淵和李建成作戰不利,直向後退,宋老生乘機進逼。這時,李世民發現宋軍側後鬆散,立即率部猛烈突擊其後陣,抄了宋軍的後路。並讓人大喊:“已經捉到宋老生了!”隋軍大亂,紛紛散逃,宋老生下馬跳進壕塹內,被李淵部將斬殺。李淵率軍乘機反擊,黃昏時分佔領了霍縣城。李世民後來說:我在霍縣進擊宋老生的2萬精兵,是親率騎兵從南邊平原飛馳而下,橫衝宋老生的兵陣和後陣,把敵軍衝成兩段,是以正兵兼發奇兵才獲取勝利。李淵等攻克霍縣是反隋起兵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初戰告捷,為以後的征戰開了一個好頭。正如《兵法》中說:“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李淵等的勝利正是因為採用了這種打法。

平定安史之亂

公元755年(天寶14年),河東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率15萬叛軍南下。一

路上燒殺搶奪,地方官嚇得棄城逃跑或開門出降。叛軍很快就渡過黃河佔領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安祿山自稱是大燕皇帝,他盤踞洛陽、攻陷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以范陽為大都。叛將史思明步其後塵,定范陽為燕京(今北京)。

在這危難之際,唐肅宗任命大將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今寧夏一帶),率部隊###。郭子儀迅速出兵,與河北節度使李光弼內外夾擊叛軍史思明,收復河北十餘郡。安祿山大懼。子儀、光弼等面對來勢洶洶的2萬救援史思明的叛軍沉著應戰,郭子儀認為,叛軍跋山涉水,遠道而來,疲於奔命;由於輕敵,鬥志鬆懈,將其擊敗是完全有可能的。於是,他領兵退駐恆陽(今河北省靈寺縣),深溝高壘,據險堅守,做好反攻準備。同時採取“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則練兵,夜襲其營”的作戰方針,不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叛軍殺來,果然疲勞不堪,士氣沮喪,而唐軍兵強馬壯,兵分兩翼向敵營殺去,敵兵棄甲拋戈,四散潰逃,唐軍大獲全勝。僅此一役,斬殺敵軍數萬人,活捉敵6千人,繳獲戰馬4百匹。敵將史思明被飛箭射中,倉皇出逃,墜馬後被唐軍殺死。

公元757年9月,郭子儀率部隊奪回潼關(這時安祿山已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死)。即

率漢、番15萬將士乘勝前進,直逼長安,他兵分3路,晝夜兼程,很快來到長安西番積附

近。叛軍10萬人馬駐紮在長安城北,與唐軍對壘。戰鬥一開始,郭子儀揚鞭策馬,揮舞戰

刀,率大軍猛烈攻擊,番兵以奇兵從敵陣之後夾擊,擂鼓聲、喊殺聲震天動地,叛賊大潰,

被殺6萬餘人,傍晚,殘餘叛軍急忙逃出長安。第二天,被叛軍糟蹋的老百姓夾道歡迎官兵

入城,有人哭著說:“沒想到今天還能看到官軍回來!”匪首安慶緒獲悉長安失守,大驚失色,

急派嚴莊率兵迎戰。兩軍在新店(今河南省陝縣西)相遇,敵軍依山紮營,憑地勢險要,居高

臨下而固守。郭子儀審時度勢,變劣勢為優勢,他一面選派2千名英勇善戰的騎兵迅速衝進

敵營,一面派出1千多名弓箭手埋伏在山下,另命3百精兵從叛軍背後登山偷襲,自己親自

率領主力部隊從正面追擊敵人。叛軍被唐軍前後包圍,左右捱打,進退不得,頓時亂成一團,

一、勢篇(6)

潰不成軍。安慶緒只好放棄洛陽,逃奔相州;唐軍收復洛陽,平復河東、河西、河南等州縣。

公元758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