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的認識。2005年10月底,楊元慶在日本東京表示,在當前困難重重的商業環境中,聯想必須具有烏龜精神:“聯想就像是烏龜,我們可以在艱苦的市場環境中超過‘兔子’。我們已經成為一家國際化企業但我們仍然要像烏龜一樣學習如何生存,如何在本土和國際市場都獲得勝利。”在“博鰲亞洲論壇2005年會”上,楊元慶說出了聯想國際化之路的感想:國際化是突破增長的必然,企業的國際化不能是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應該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增長而考慮國際化,國際化的內在動力是企業的增長。這與企業發展規律有關,企業發展的曲線不可能永遠一直向上,到了一定階段,完成了一個戰略目標,必然放緩走一段平路,如何突破增長的天花板就成為企業必然面臨的難題。
後來柳傳志也承認,將楊元慶推出是“拼命賭上一把”。在很多人認為“楊元慶危了”的時候,柳傳志還是說:“在這種情況下,他已經做到了他該做的。年輕,總是還有機會。”柳傳志評價聯想的貿工技路線與華為比,是在從平穩的南坡爬喜馬拉雅山,而業界人士認為聯想的國際化是撐杆跳,“能跳得最高,也最具難度。”
“無限風光在險峰”
2006年11月,楊元慶在聯想集團第九屆大中國區核心顧委會上做演講的題目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在2006年底,有記者描寫“驚天大收購”兩年之後的楊元慶,說他面色紅潤,語調輕鬆,連鬢角的白髮也少了一些。楊元慶向媒體表示,在剛開始併購時,心裡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在第一階段的整合取得成功後,心情終於平靜下來了。
在大併購喧囂過後,在艱難的整合之後,聯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