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今兒不是剛上大傢伙賣頭一茬小公雞。又聽著知縣大人家的管事姑娘說,這童子雞是補心脾兩虛、飲食減少的,所以就特意給婆婆送了兩隻去。”
撕了一塊肉往相公碗裡,又接著道:“大伯家的媳婦也有些不好,我略略問了一聲偏巧又是正合用,索性就多送去了一隻。咱們家今兒也跟著嘗上一回。這自家山裡養的。”
聽著妻子敘述,張主簿又不禁一愣神,是啊!家中這些年來日子艱難,即便是承襲了田產的兄長家也未必好過。而自己這個朝廷命官也才剛退了地主家的瘦田沒幾日。
再抬眼瞧著一對小兒女們,心滿意足的細細品著碗中的吃食,也不由感嘆起來:“等年後這時節,咱們家定是雞蛋、雞肉管夠,還有自家的木耳……。”
剛聽到此處,對面的小女兒已是忙勸道:“爹爹,可不能全讓咱們自家給吃完了,那還怎麼換銀子來修這老宅。”說著又是頗為自豪的指向自己屋子告訴一句:“女兒正幫著知縣大人家的太太描花樣子,那銀子就足夠給家裡買上幾回肉,包餃子吃咯。”
聞言。這邊的張主簿怔怔一滯。望向妻子道:“這又是從何說起?咱們家二丫頭,還掙那知縣大人家內眷的銀子!”
卻見身旁的妻子。緩緩點頭應道:“那也是月前,我領著二丫頭去知縣大人家,他家太太瞧著咱們二丫頭身上的花樣子新鮮,就讓幫著花幾張去。”
說著也不由搖頭,輕笑道:“也不知,是不是咱們這兒花樣子與那京城裡的差得太多,反倒是入了知縣太太的眼。就這般,二丫頭便隔三差五的去送上一回新花樣子,哪裡曾想前天回來,就直接塞與我荷包道是,知縣太太給的。”
“分量可是不輕,是個足有二兩的銀棵子。我忙就又領著二丫頭回頭去還,哪裡曉得知縣太太卻是她已尋人,往京城將這小丫頭這段日子來所繪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