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戰局呈現的似乎是一種微妙的平衡對峙,但這只是表面現象。
因為舊軍的戰力低下,新軍又太少,清軍便只能以數量優勢來維持目前的狀況。而接連遭到失敗的清軍,無論是湖北的一標新軍,還是眾多的巡防營,都產生了畏懼心理,沒有主動進攻的**。
而革命軍在滇西、滇西北的拓展和勝利,不僅僅是擊敗了虛弱的巡防營守軍,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打破了清軍的圍困。滇西北重鎮大理被革命軍光復之後,便成為了前出基地,可向北攻取洱源、劍川、鶴慶、麗江,然後渡過金沙江,進入川藏地區。
這就意味著清廷又要調動兵馬,阻遏革命軍的北進之路。而戰事擴充套件到更大的範圍,則需要更長的戰線,更多的軍隊、物資,清廷將更加不堪其負。
雖然如此,革命軍依然稟持著穩步發展的策略。邊佔領,邊穩固,邊治理,邊消化,而自力更生、以戰養戰的設想基本上算是實現了。賦稅、錢糧,西南革命軍政府終於可以象一個政權那樣,向治下的百姓進行收取,也可以象一個政府那樣委派地方官吏,建立行政部門,並推出各種政策措施。
而云南歷史悠久的滇鹽,則給革命軍政府提供了一個很大的財源。以滇南為主的大批鹽井,年產量可達三千多萬斤,為革命軍政府所接管後,也效仿陳文強的鹽票制:即“不論商民,皆許購票販鹽;運鹽不拘何井,銷鹽不拘何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雲南地處邊陲,經濟不發達,歷史上甚至有蠻夷的稱呼。但邊民貿易的發展。還是出現了很多繁盛的商貿中心。比如蠻莫、江頭城,還有盛產寶石的勐密,可謂是“一天一小市。五天一大市”的繁榮景象。而在這些商貿城鎮,食鹽是不可或缺的最大宗商品。“夷方日用鹹皆出於此”。
改革清廷鹽政之弊端,擴大各鹽井的生產,革命軍政府以銷量取勝,把厘金和鹽稅一次性加入到食鹽的價格當中,可謂是官府、商家、民眾皆得利<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而除了食鹽外,普洱茶、藥材、山貨等,也是雲南的大宗交易商品。特別是邊民互市,從明至清。東南亞、南亞地區的國家都是雲南的主要貿易物件,滇鹽、普洱茶,以及內地運來的絲綢、瓷器則是主要出口商品。
同時,革命軍政府又對厘金制度進行了改革。如在光復區內販運商品,則出發地領通行證,並交一半厘金,沿途不再收取,到達目的地後再繳證交納另一半。
眾多的厘卡被撤除,收取厘金的程式簡化,數額也大大降低。這些措施無疑加速了光復區的商品流通,在商民的贊聲中,軍政府的收入也大大增加。
穩固政權。建立行政管理,發展經濟,促進貿易……顯然,這些在革命之初並沒有重視的工作,現在正在成為革命軍發展壯大的基石和動力。而且,這些工作也培養出各種各樣的行政人才,對於日後革命成功的建設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一省供養一鎮一兵,現在看來是完全能夠實現的,除了武器彈藥以外。”宋復華翻閱著報表資料。笑得很是欣慰,“當然。目前還問題不大。說起來,我在半年前還象井底之蛙。對革命是個複雜的工程還理解不全面呢!”
“鈍初,你要這麼說,那我們豈不是連井底之蛙都不如?”黃x苦笑了一下,說道:“若是以前還對貴會的實力估摸不透,那現在,恐怕就無人敢置疑,無人有爭勝之心了。”
“爭勝之心倒也無妨,只要不礙團結。”宋復華沉吟了一下,說道:“革命勝利之後,若是分歧難彌,自可獨樹一幟,以近現代政黨相爭的手段正當進行。”
“宋先生這話說得在理。”陶成章對此表示贊同,“革命目的大同小異,皆是推翻滿清*,功高者王這樣的封建觀念自不會有,同室操戈更不必顧慮。以後呢,或組聯合政黨,或以本黨名義參與國家政治,就更不會有動武殺戮之事。”
“煥卿心實坦直,我與諸同志皆敬佩你艱忍不拔,奔走革命不遺餘力之精神。”宋復華笑著點頭,然後又鄭重說道:“我一直認為,清廷若亡,必亡於貪腐。今軍政府已具規模,光復地方已近一大省,未雨綢繆、預先防範並不算是忋人憂天之舉。二位怎麼看?”
“鈍初要建立監察機制?”黃x試探著問道:“這倒也可行,只是不知具體章程如何?”
“是啊,宋先生還須說得詳細,我等才好發表意見。”陶成章對此也沒有什麼反對意見。
“我的想法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