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口橫截高黎貢山主脈呈西東走向,兩端危巖聳峙,千年古道在懸崖間曲折蜿蜒,險象環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要想攻破南齋公房,沿古道正線進攻是一個辦法;從南翼小新寨、芒黑河頭經新路頭越高黎貢山,繞襲南齋公房側後的大壩、江苴則是另一個辦法。革命軍為此在南翼又組織了兩道防線,倚險進行堵擊。
灰坡、橋頭、冷水溝、北齋公房等險要陣地一一介紹講解完畢,楊文愷繼續說著防禦的注意事項,“據當地人和新招募的土兵講,進了雨季,高黎貢山幾乎便是絕地。連綿雨,氣溫急降。在高海拔的山頂,溼衣服貼在身上,那真是徹骨的寒冷。也就是說,雖然咱們佔著防守的地利,但能否守住,我看關鍵還在於後勤物資是否充裕。糧食、乾柴、禦寒的衣物和被服,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就是實地勘察、多問多聽的好處,誰能想到在這溫暖如春的氣候打仗,竟然還要準備禦寒之物呢?”總司令龍濟光雖然是雲南人,但顯然也不瞭解這滇西南,特別是高黎貢山的具體情形,聽完講述,不禁有些慨嘆,“那據楊副司令觀察判斷,我軍要留多少部隊防守比較合適呢?”
“高黎貢山留兩個營,六百人足矣,但後勤一定要保證;松山有三個營,一千餘人也足以抵擋。”楊文愷比較肯定地說道:“而且,所派部隊可以選擇新兵較多的,畢竟防守會容易些,敵人不來的話,也有時間進行訓練。”
“那我軍就能抽調出三千多人馬,或是抵擋東面清軍的進攻,或是主動出擊,牽制清軍,為廣西的友軍減輕壓力。”參謀長宗少華沉吟著說道:“原來的計劃是要攻下保山的,只是考慮到雨季將臨,隔著怒江支援不易才進行了調整。既然北面無虞,我軍是不是以臨滄為中心,轉向滇中拓展?”
“我覺得可以。”秋j表示贊同,“不僅向滇中拓展,還使配合友軍作戰或擾襲牽制敵人更加方便,更使龍陵、騰衝地區成為了腹地,邊區政府也就更加安全。”
“我同意。”龍濟光點了點頭,說道:“如果大家都沒意見,我覺得楊副司令親自勘察過高黎貢山和怒江的情形,便由他負責防禦作戰並保護邊區政府比較合適;主力呢,轉至臨滄,或北或西,可主動出擊。宗參謀長,你負責擬定計劃,向總部請示;秋副司令可率先頭部隊即刻開拔,至臨滄做好準備工作。”
“大體上可以這樣確定。”看眾人都沒意見,宗少華說道:“我馬上制定計劃,並向總部請示彙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