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離開這裡,等到了住處,我再給你介紹諸位同事。”
“也好,也好。”袁世凱巴不得這樣,趕忙伸手相請。
馬車早已準備停當,陳文強走到車前,笑著回頭,說道:“袁先生,可願與兄弟共坐一車,隨便談談心。”
“文強相邀,袁某求之不得。”袁世凱急忙笑著走過來,單獨商談,這也是應有之意。
車內兩個人細語傾談,卻心思不同。而且兩個人在許多方面,比如家庭出生、教育背景、個性氣質、行事風格等等,都是截然相反的。
陳文強所受的基本是現代教育,或者說西式教育;袁青少年時期讀過一些儒家經典,但總的來說,學識是弱項。陳文強走的是一條特殊之路,長久潛伏,以推翻清廷為目標;袁世凱投筆從戎,效力於政府軍中,步步高昇。
邊說話,陳文強邊重新打量和思慮著這位梟雄,力爭從外表到內心,重新進行估量和評價。
袁世凱是典型的中原人,雄壯沉穩,大音細聲,長於行動。袁世凱幹練果決,工於心計,少言多做,尤其擅長事務。袁世凱務實刻板,重視綱常準繩,生性多疑,城府極深,精通馭人之術。袁世凱對新事物往往是謹慎的歡迎,大多采用實用主義的態度,兼收幷蓄、為我所用。
說實話,袁世凱並不喜歡革命,他注重維持社會秩序,強調紀律,但在體制內可以使用手段、通權達變。袁世凱平生基本上一帆風順,青雲直上,志滿意得,只在後期遭到了一些挫折。現在呢,迫於大勢和自身的利害關係,要和談了,他最在意的是大總統無疑。
“國家大局,此時無論何人執政,皆不能大有設施。蓋內力日竭,外患日逼,斷非一時所能解決。若只從政治方面下藥,必至日弄日紛,每況愈下而已。必先從根本下手,發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國勢不搖,而政治乃能活動。”袁世凱緩緩說道。
“要救國,必須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物力,同時改善民生。然政治亦不可缺,當同步進行為好。”陳文強說道:“沒有清廉精幹的官員隊伍,沒有施政為民的思想,則惠民政策也會變成害民之舉。沒有壓力,何有動力?正因為國家內憂外患,才更容易喚起全民意志,以舉國之力行復興之事。”
“精僻,新意。”袁世凱對陳文強的態度是親切、誠懇、百依百順,正如歷史上他曾對孫中山、黃興所做過的一樣。而與孫中山徹夜抵膝長談,腹中沒有足夠的治國安邦的“乾貨”,談話是無法繼續下去的,更別說有十幾次之多。
陳文強對袁世凱的態度並不感冒,儘管袁世凱對時局的看法和見識十分高明,與自己也很是合拍,幾乎有相見恨晚之感。但他心中的警惕絲毫不減,理想主義、浪漫主義遠不是現實主義、實用主義的對手,可現在是自己在主導和談,自然要另當別論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