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合作經營、貸款優惠,鐵路依然是有利可圖的投資專案,在東三省遭到日本歧視性運輸壓制的美國,更希望不要在別的地方有同樣的遭遇。
德國資本介入粵漢鐵路,並繼續承攬著鄂湘兩省的輕軌鐵路,從而在華中、華南依託鐵路拓展著工商經濟,這無疑也對美國產生了刺激。
廣東在中國屬於經濟發達地區,鐵路的贏利,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擴張,肯定是相當誘人的。儘管陳文強的條件比較苛刻,但也沒有超出正常的商務往來,只是一種平等的合作,符合國際商務合作的條文和慣例。
所以,無論是修復抵美運動後的政府形象,還是從經濟商業角度考慮,美國政府都比較樂於促成此次合作。
而陳文強雖然缺乏資金,但寧肯再拉上德國,使經營權由三家共管,也不想全借美款。這樣做,他就只要拿出修築鐵路的三分之一資金,而且是分批分期的投入,有僑資和粵省的商紳入股,中美德共同出資、共享效益、共同管理的修路計劃就確定了下來。
美國資本投入鐵路,一方面是為了經濟效益,一方面也有結好陳文強、扶持親美人物的含意。即便不說陳文強在廣東、湖南、湖北的勢力,就看現在的抵日運動,作為積極的籌措和推動者,也令美國人感到支援、親近陳文強是物超所值。
放眼中國,除了陳文強,還真沒有哪一個能在官方和民間兩個方面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也沒有哪個人敢於在地方施展鐵腕政策,剿匪清鄉、興利除弊。
“……各地匪亂並未得到有力控制,是高居廟堂的清廷逐步失去社會控制力的表徵;但在廣東,依靠著或許殘酷但卻有效的手段。憑藉著堅強敢戰的警察,以及一批廉潔負責且又年輕的官員,陳文強正將全國最嚴重省份的盜匪問題壓制下去。正在獲得無可替代的社會控制力。如果再加上西南的廣東軍隊,統帥是陳最為可信的密友。在廣東陳文強已經具有了難以撼動的實力。而這還沒有算上僑商、立憲派商紳等雄厚的社會資源,以及在湖北、湖南、上海的勢力……”
“陳在成為地方實力派的道路上走得很快,判斷形勢亦很準,且善於把握形勢之變化,以為己用。西南革黨叛亂,非但無損其實力增長,反倒為其所藉助,成為清廷和粵督皆不敢輕動的重要人物……”
美國人對於陳文強的評價和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將他視為地方實力人物也並不誇張。
如果追根溯源,歷史上民*閥時代的禍因,應該始於庚子事變的東南互保。這次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實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眾反抗朝廷,雖使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得以免於義和團之亂及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但同時此事也使得清廷威信掃地。
同時,各省亦因八國聯軍入侵而自覺需有自衛的武力需要,因此清廷治下各省及各實力人物由此開始軍閥化(典型例子即為淮軍發展而來的袁世凱系北洋軍閥諸部及原滿清廣西綠營及巡防營發展而來的舊桂系陸榮廷部)。至辛亥革命時,各省外籍主官均被驅逐,即為此軍閥化過程的結束,並由此展開民*閥時代的序幕。
當然。在當時可被稱為地方實力派的還有不少,比如張之洞,比如曾經身為直隸總督的袁世凱。但他們與陳文強是不同的。也沒有陳文強那種霸氣。有瓊州這個牢固基地,擁有兵工廠,擁有警察,擁有密友統率的軍隊,勢力佈於數省,陳文強完全可以“坐擁地盤,概不奉詔”。
……………
等到佐藤屢番被拒,不得不非常不禮貌地在路上攔住陳文強的護衛車駕後,卻又不得不接受沒有結果的事實。
“凡事有因必有果。抵日運動的興起不是沒有來由的,貴使心裡想必也清楚是為什麼?”陳文強說話還算客氣。沒有暴粗口,但面色嚴肅。毫無商量的口氣,“作為一場民眾自發的運動,本官,即便是朝廷也無可奈何。況且,想要改變別人,就先改變自己。錯誤沒有糾正,人沒有反醒,事情就沒有轉機。對於貴使此番的失禮,本官可以原諒,但對貴使的要求,本官是萬難答應。”
見到了面,話也說了,卻是簡短而有力,陳文強斷然拒絕佐藤的邀請,上車率護衛絕塵而去,只留下佐藤在忿恨不平。
“這個傢伙太無禮了。”佐藤雖然有心理準備,但和陳文強打交道還是頭一回,也沒想到陳文強是如此絕決,如此乾脆利索地斷然拒絕,根本沒有商討的餘地。
“他自恃實力,連總督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