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史書上所說的辛亥革命的缺陷之一,是沒能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是對袁世凱這個“竊國大盜”的妥協退讓。
陳文強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評價,但即便知道了,身處其時,也會不以為然。
在國家貧弱之時,所謂徹底的“革命”只能陷國家於大規模內戰;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只能招致列強的干涉,使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而他所說的各方面的溝通,主要方面便是與美、德、英等國的試探、商討,使這些列強國家能在革命過程中採取中立,即便觀望,也不要向清廷投注押寶。
不說別的,原計劃是在長江武漢三鎮與北軍進行一番決戰,如果列強的軍艦橫亙干涉,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德國是基本沒問題的。”陳文強掃視了一圈,緩緩說道:“只要革命軍紀律嚴明,美國也缺乏介入中國內部政權更迭的依據和必要性;英國、法國,正把精力集中在歐洲,抗衡崛起迅速的德國,更希望的亞洲或遠東的維持現狀,干涉的可能性也不大。我擔心的是俄國和日本,特別是日本,會不會有異動,會不會藉此想攫取更大的利益,還是很可憂慮的。”
對於陳文強的分析判斷,特別是國際事務方面,包括宋復華、吳祿貞等人都是比較信服和依賴的。畢竟陳文強一直幹得不錯,與德國關係最好,美國也被他拉攏,英、法也如他所說,對德國的挑戰警惕萬分。俄國呢,國內也在革命,政權不穩固的情況下干涉中國內政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確實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離中國最近,在東北也有所謂的“特殊利益”,是唯一能夠迅速作出實質性反應的威脅。
“文強。那你需要多長時間完成溝通,並有準確的判斷。”吳祿貞思索了一會兒。開口問道:“日本想要獨自干涉怕是有困難吧,能不能利用其他列強約束並遏制?”
“我也是這樣的思路。”陳文強沉吟了一下,說道:“日俄戰爭之後,隨著日本野心的進一步擴大,成為美國對華門戶開放政策的最大挑戰者,美國政府對日本透過培植清政府內的親日派或透過中國內部的動亂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抱有高度警惕。但光有美國恐怕還不夠,英國的態度很關鍵,也只有英國佬。才能拉緊日本這條狗的鏈子。”
“只是我現在手裡的牌不多。”陳文強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粵漢鐵路貫能後,英國人更加急於修築廣九鐵路,打能與內地的聯絡,這或許能作些文章<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另外——嗯,辦法總比困難多,給我些時間,相信能夠處理好。”
陳文強欲言又止,並沒有把袁世凱說出來。袁世凱與英國公使朱爾典的關係很好,也是陳文強爭取以最小動亂取得政權更迭的重要人物。他相信袁世凱的野心。不會為清廷盡心盡力;他相信只有袁世凱能約束住北洋軍,使戰爭不致蔓延且持續;他相信能夠說服袁世凱,在這場革命大戲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多長時間?”吳祿貞追問著。也只有他敢如此跟陳文強說話,“我們很相信你的能力,但總體的部署也要有個時間規劃。”
“最多半年。”陳文強已經考慮了很久,相當自信地說道:“革命大發動最遲就在半年之後,還請諸位同志再忍耐一下。”
“宋先生不久前剛剛斷言革命將在三年內成功,文強這一下子又提前了兩年多。”吳祿貞如釋重負地笑了起來,“一九零九,很好。”
“我可沒說是成功,只說是大發動啊!”陳文強抿嘴笑道:“而且。對於革命成功的理解,各人都有不同的判斷。在我看來。推翻清廷,國家能儘快步入平穩的建設。其他方面略有暇疵,倒也不必介懷。想想英國的民主憲政程序,一二百年是有了吧?再看中國的現狀,誰又敢說能一蹴而就呢?”
這是陳文強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僅對宋復華和吳祿貞,對他的下屬也是如此。按照他的想法,這是預防針,別操切冒險,反倒不可收拾。
當然,這也是陳文強基於目前國內各方的力量,基於國內外的形勢作出的判斷。如果真是實力強橫,不僅能迅速消滅國內敵人,還能抵擋住國外敵人,那又何必要妥協談判呢?
沒錯,這就是現實,冰冷而殘酷,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說什麼“竊國大盜”,說什麼妥協退讓,還不是實力不夠?別說什麼高風亮節,別說什麼退位讓賢,都是假的,都是塗脂抹粉。
“半年的話,應該困難不大。”王孝縝看了看旁邊的幾位軍官,謹慎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