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有關中德合作的事情。
其實這些都是比較正常的商業往來、投資建設,因為和談未畢,臨時政府還沒有得到列強的承認,也就是說還沒有球籍呢,官方的協議自然只能是草擬,既不能公之於眾,也不能施行。
從這方面來說,諾爾依倒是希望臨時政府能取勝,成為中國的唯一政府。這樣,中德的會談成果才算是落到了實處。
但臨時政府佔優勢的地方便在於所佔的是南方,經濟較發達,亦是英、法、美、德的重點資本輸出地區。所以,儘管還沒有國際承認,可各國還是與臨時政府進行了接觸,以保證僑民和投資的企業不受影響,並想從這個立足未穩的新政府身上撈到更多的好處。
其中美國方面便繼哈里曼計劃遭到失敗後,再次啟動諾克斯計劃,即在東北修建一條新的鐵路以對抗日本的南滿鐵路和俄國的中東鐵路。司戴德擔任美國銀行團的代表,與臨時政府交涉,在新法鐵路的基礎上提出了錦愛鐵路計劃。
日俄戰爭後,美日關係急劇惡化,特別是日本並未象美國所期待的那樣為美國資本進入滿洲敞開大門,反而敵視外國資本,企圖獨霸南滿。而塔夫脫上臺後積極推行“金元外交”,鼓勵在中國的財政投資,並希望經濟的展示能讓美國在該地區更有發言權。
但臨時政府也不能輕易做出承諾,只能就相關事宜進行一般性的磋商。鑑於英日同盟的存在,英國肯定偏向於日本,美國想拉上英國一起投資的設想便幾乎不會成功。而如果是美德聯手呢,是不是會更有力度,打破日俄對東北的霸佔局面。
可以想見,錦愛鐵路的計劃一旦公之於眾,必然遭到日俄的強烈反對,美國固然要承受壓力,而壓力最重的便是中國政府。
“新法鐵路的失敗,應該成為我們吸取的經驗。”諾爾依對此表示了謹慎的擔憂,“日俄在滿洲的勢力是實際存在且很強大的,由於地緣關係,歐美諸國很難在突出事件爆發後及時給予貴政府支援。”
陳文強輕輕點了點頭,是的,要想打破日俄對東北的侵佔,指望歐美國家是不現實的。即便要以本身力量對抗,現在也還不是時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