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競爭,避實擊虛(1 / 3)

小說:重生一九零二 作者:樣樣稀鬆

一個走離開大道的人,或者茫然不知,立在小徑上欣賞眼前的風物;或者明知走錯,卻以看到一點新的風景**。而道路錯誤,越是大步向前,則越是偏離目標。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大變革時代,人心激盪,理論橫飛,圍繞救國圖存這個主題,各人有各人的思想,各人也在選擇各自的道路。既然有所選擇,自然是相信這是正確的,這本無可厚非。

在內憂外患的亡國危機下,無數的仁人志士睜大著雙眼,苦苦探尋著救國救民之路。由此,也產生出實業救國、教育救國、求學救國、商戰救國、革命救國等各種理論思想。特別是其中的極端思想,成為了中國思想家各種千奇百怪主張的智慧淵源。

但這些理論和思想無一例外都缺乏穿透複雜歷史現象的觀察力,且無力抗拒西方極端思潮的裹挾,更受到民族主義情緒的侵襲和影響。因此而顯得偏激而不全面,激情而缺乏理智。在這社會大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國歷史上卻恰恰缺乏這種能指引方向的舵手般的思想家。

而那些言之鑿鑿、規畫著自己設想的美麗藍圖的革命領袖真的掌握了救世良方嗎?學美國、學法國、學英國、學日本,到底學到的是表象,還是真的學到了精髓?政治體制的移植需要肥活的土壤,否則,要麼因缺乏養分而枯萎,要麼長成歪瓜劣棗。面目全非得讓移植者都目瞪口呆。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是跳蚤,說的就是這種結果。

當萬寧起義爆發。又連續攻城拔寨,光復了瓊海、陵水、保亭,似乎指出了一條革命的成功之路,似乎在證明他們在革命中的正確。但起義的發動者——復興會,卻並不這樣認為,在連續的有關萬寧起義的宣傳中,他們在坦承遇到的困難。總結著經驗和教訓。

“舊式會黨似不可倚為革命主力,弱點很明顯。起事時各股蜂起,號令不一,行為散漫,紀律約束很難。會黨中人良莠不齊、封建思想濃厚亦是極大弊病……”

在外人看來形勢不錯的時候,復興會所說所做,卻是極不尋常的事情。一邊在不斷勝利,一邊卻在自貶叫苦,這是怎麼回事?

“秀才不能造反,農工缺乏知識,軍隊不能革命。所以,應借會黨力量為可靠,華僑皆受過近代化教育。亦可為臂助。復興會所言雖也有些道理,但以吾觀之,似有誤導、迷惑之嫌。”

革命的北辰一直存在著對依賴知識分子發動革命的懷疑。他曾說過:“我早知讀書人不能革命,不敵會黨。”因此,他對復興會的舉動有自己的判斷和認識,覺得復興會是在放煙霧,不欲其他革命團體效仿其行動,所以在故意誇大其辭。貶低會黨的力量。

而從實際的形勢考慮,復興會雖是革命團體。但與保皇會一樣,也是同盟會的競爭對手。藉著這次起義的宣傳造勢,在財源和人才的爭奪上,復興會似乎還有凌駕於保皇會之上的勢頭。

“如今與保皇會進行論戰,兩派也已勢同水火。”北辰沉聲說道:“為了打掉保皇黨的氣焰,吾準備遍遊各埠,意在解散各埠保皇會,並欲籌餉五十萬金,以備在國內大舉起義,振我同盟會聲勢。”

“若有五十萬金,起義必成。”黃興十分振奮,慨然說道:“起義當選擇在湘湖一帶,長江兩岸,盡是我革命義士,革命思想,深入人心,義旗起處,四面響應,若然起事,則一呼百應……”

“不妥,不妥。”北辰連連搖頭,說道:“兩湖在中國內陸,若然起事,武器如何運入?沒有武器,縱然你有百萬英豪,也是枉然。”

同盟會成立之初,孫、黃的合作還算愉快。除了性格上的原因,應該跟黃興的思想認識也有關。

黃興在闡述自己的革命思想根源時,追溯到的是太平天國,這一點倒跟北辰一樣,都拿洪、楊當人生偶像。但黃興更進一層,認為太平天國的不幸在於“他們兄弟有了私心,互爭權勢,自相殘殺,以致攻敗垂成”;說“讀史至此,不覺氣憤填胸,為之頓足三嘆”;因此等自己革命時,“就留意於此”。黃興所謂的“留意”,就是處處照顧老大北辰的自尊與權威,你說咋咱就咋。但認識如此,實行執行中,卻並不那麼容易做到。

“這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由長江運送武器又有何難?”黃興爭辯道:“哥老會大龍頭馬福益尚在湖湘,哥老會有十萬兄弟正在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前番起事失敗,今番重整旗鼓,定能成功。”

“湖湘不比兩廣。”北辰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夫兩廣者,水路可通香港,陸路可走越南,邊境線極長,清軍防不勝防,武器可以輕易運往,即使事有不順,起事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