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四十五歲風滿樓 作者:不言敗

忙說了句:“再見!”

“再見!”張姐盯著我的眼睛,又說:“我送給你的東西,就不交給你了,怪沉的。我直接給你寄到北大去,你等著收吧。”

“謝謝你,張姐。”

“客氣啥,我是你姐麼,虛情假意的!”

“那也要謝。好,那就再見了。”

“再見!”

我轉身離去。在走向電車站的一路上,我總想回頭看看,但我努力剋制住了。我感覺到後背上一直有一片目光織成的瀑布,從後腦勺往下,淙淙地傾瀉著。

我跟姜哥和張姐在哈爾濱的交往,到此告一段落。後來在北京,他們又有了新的故事。(完)

生猛的和尚太軟的心

含淚 的 微 笑

蘇文蘭

孔慶東的《47樓207》、《北大情事》寫出了一群帶著青春夢幻和美好理想的痴男怨女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真實而坦率的大學生活。作者出色的文采和罕見的幽默,令人為之傾倒。但在充分感受了青春年華和大學生活的迷醉的同時,我心中也掠過了一絲遺憾,孔慶東作品的平民化色彩不夠濃,關注普通百姓現實生活的作品較少。是作者缺乏書寫時代的勇氣?還是因某種原因對時代生活進行迴避?後來,《口號萬歲》一書的出版改變了我的誤解。書中除了部分一如既往的學術文章之外,更多是針砭時弊的隨想、雜感,目光敏銳,分析獨到,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頗顯魯迅之風。其中《口號萬歲》《老劉家》《我現在怎樣做老師》等文章貼近百姓生活,關注社會現實,作者的視野已步出相對封閉的校園走向了廣闊的現實人生。正如孔慶東所言:“我是人民派。不論左派右派,誰欺負人民,我就跟誰搗亂。不論左派右派,誰人品好,有人情味兒,我就跟他交友,跟他喝酒。這就是我的立場。” ①因此,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以及普通生活中凸現的濃濃人情,自然而然流瀉在了他的筆下。

《老劉家》是一篇懷舊之作,以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時期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抒寫了一座居民樓中一戶普通人家的世事命運。透過對老劉頭一家命運的敘述,既讓讀者感受了那個獨特時代的百姓生活,又令讀者深深感到人生命運的無常和不可知。作品雖篇幅短小,但於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了生命的美好,於平淡的敘述中表達了悲天憫人的情懷,蘊含著孔慶東對普通百姓的熱切關愛,讀來令人感慨萬分,不由得拍案叫絕。具體分析,文章有以下幾點值得稱道。

一、冷峻時代的溫馨

生活極大的豐富性、包容性成為文學創作不可枯竭的源泉。真正能反映現實人生的藝術作品必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老劉家》以一個工人家庭的命運為引線,敘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普通生活場景,對人物命運、鄰里糾紛、孩童趣事等精緻的描寫,都體現出那個政治滿天飛的時代,百姓生活中濃濃的生活氣息。政治冷峻的時代,人之情感似隨之僵化,緊繃的思想之弦消解了一切生活的快樂和溫馨,但《老劉家》反其道而行之,冷峻的政治狀況和貧困的物質生活只是生活中一個微乎其微的元素,文章所要表現的重點是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溫馨氣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貧困並快樂著”的時代。儘管一個孩童的視角也許失之偏頗,生活真正的嚴酷一面他並不知曉,但就如魯迅筆下“咸亨”酒店的小夥計,他的所聞所見必然有其真實的一面。 。。

第三章 我找得好心慌。(7)

首先,平民化、生活化的社會氣氛是《老劉家》一個重要的看點。和一般反思性、控訴性表現“*”社會生活的文學作品截然不同的是,作品集中構建了當時社會的平民生活氛圍,給讀者以深切的感受——物質的匱乏,生活的貧困,並不影響普通百姓生活的*氣氛。小說中的生活氛圍像一股清新的空氣溫暖了人們的心田,成為那個單色調的時代環境中令人難忘的一抹亮色。比如老劉家的一把手——老劉婆子,作為居委會中負責一棟樓的街道小組長,她的工作純粹是義務和興趣,是地地道道的“公僕”,沒有絲毫的報酬。但她卻幹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因為“為大家服務”是光榮而神聖的。因此,偶爾年終一條小毛巾的獎勵,都會讓老劉婆子自豪半個月。“她在執行公務時,大家認她是組長,是‘領導’,而平時似乎沒有這回事,不但可以打罵她的丈夫和孩子,連她本人也可以冒犯”② 。當然,街道小組長似乎不能算得上是領導,但從這個願意為大家服務的“公僕”身上,官民之間、老百姓之間的平等關係卻是顯而易見的,至少相比於現在的官民關係,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