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空城計?死而後已這些還能有假?”
“不應該吧,我感覺這些應該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呢。”
“聽聽林塵怎麼說吧,剛剛他不是還說周喻是被誤解了嗎?”
……
現場的觀眾聽得林塵要說諸葛亮了,一個個的也是精神一震,甚至他們都很想知道這林塵接下來到底還能說出來個什麼。
看得把觀眾的情緒給帶動了起來,林塵也是笑道:“一提起諸葛亮,人們就會想到空城計,而說起空城計,則展現出了人們對諸葛亮軍事天賦的無比推崇。那麼,諸葛亮的空城計究竟發生過沒有?人們對諸葛亮的追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已經是很多人追捧的物件。當時有一個叫郭衝的人,郭衝這個人大概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覺得現在大家對諸葛亮的評價遠遠不夠,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這裡還有五件事情是你們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計。”
“這我們都知道啊,空城計啊!”
“是啊,小說和戲劇作品我們看的也不少。”
“怎麼?難道你還想告訴我們空城計是假的不成?”
很多人有些不以為然,但是,林塵卻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沒錯,其實這空城計根本就不存在的。”
“什麼?”
“這,這怎麼可能?”
“林塵莫非是要真的全部把《三國演義》給推翻不成?”
不少的人聽得林塵竟然真的說‘空城計’不存在,一時之間也都是有些楞神,這他妹的怎麼可能啊?
汪海卻是露出冷笑:“果然是年輕,竟然想要推翻四大名著,小子,你等這期播放完你等著被噴吧。”
“呵呵,我們簡單地說一下這個空城計吧,大體上的意思就是說司馬懿率兵來進攻。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馬謖這個人是個書呆子,空談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給丟了,於是司馬懿就率領幾十萬軍殺奔而來。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兵了,只好把城門,四個城門全部開啟,派了20個老兵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己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帶了兩個小孩子,坐在城樓之上唱卡拉ok。司馬懿的大軍跑來一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然後司馬懿自己打馬上前,大為驚詫,說牛鼻子老道搞什麼搞?城門大開他開party啊。於是撤軍。”
林塵一句話讓眾人再次笑噴!
“我去,唱卡啦ok?這現代詞語為何我聽著毫無維和感呢?”
“尼瑪,嘴了。笑死我了。”
“不過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是啊,說不定空城計還真不存在。”
林塵望著眾人侃侃而言:“因此,這個事情不合邏輯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軍隊嗎,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看,探個虛實可不可以?第二,司馬懿親自來到城門樓下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面神色自若,琴聲不亂。說明距離很近,看得見聽得清,那你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行不行?第三,根據當時的說法和《三國演義》的說法。兩軍的軍力懸殊是很大的,有說司馬懿帶了二十萬大軍的,有說司馬懿帶了十幾萬大軍的,反正至少十萬,你把這個城圍起來圍他三天,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於掉頭就走呢?所以是不合邏輯的。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子虛烏有。
其他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編出來的。其中最可笑的是借東風,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國演義》,當時諸葛亮借東風是個什麼形象?披頭散髮,光著腳丫,穿一身道袍,後世很多人說《三國演義》中諸葛多智而近妖,這個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妖人就是當時那些裝神弄鬼的,什麼巫婆啊,神漢啊,這類的人物。諸葛亮當然不是妖人,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帥哥。
《三國志》說諸葛亮身長八尺,這個八尺是漢尺,漢尺的八尺合現在市尺五尺五寸,相當於一米八四。而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年齡是多少呢?26歲,大家想一想26歲的年齡一米八四的個子該是什麼形象?和我們心目中的,我們舞臺上的一樣不一樣?借東風這個事情當然也是沒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東風的人也不該是諸葛亮,該是周瑜啊。我們讀杜牧的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沒說東風不與諸葛便啊。”
好傢伙,下方的觀眾聽著林塵講完已經徹底的呆住了,尼瑪,合著以前我們讀的都是錯的?
難道諸葛亮是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