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李宏宇和趙欣可是湖廣鄉試的解元和亞元,而且還是以冷門的“五經”成為的經魁,其實力自然要勝出其他人一籌。
“吳大人,你們湖廣的解元和亞元還真的挺有意思,竟然想要號舍裡做飯。”
這時,韓笑著望向了五郎死,他注意到了李宏宇和趙欣的大號考籃裡放著的鍋碗瓢盆,這令他感到頗為詫異,要知道沒有哪個舉子有心情在會試的時候生火做飯。
“李解元和趙亞元在鄉試的時候就在號舍裡煮飯,這或許是他們放鬆的一種方式。”吳亮嗣聞言微微一笑,嘴角閃過一絲得意的神色。
換句話來說的話李宏宇和趙欣對會試遊刃有餘,否則豈會顯得如此清閒,只不過這種炫耀的話他當然不能說出來了,要不然就顯得太過膚淺。
韓聞言笑了笑,眼神中不由得閃過一絲羨慕的神色,先不說李宏宇的文采和能力如何,單單面對會試時的這種從容就是其他舉子所不能比擬的。
當然了,韓現在對李宏宇和趙欣並沒有敵意,原因自然是因為楊漣了,楊漣與吳亮嗣一樣對李宏宇很是青睞,故而李宏宇在踏入仕途後也有很大的可能追隨楊漣加入東林黨。
“你們說,這科會試哪裡的舉子能脫穎而出奪得會元?”史繼偕知道東林黨和楚黨都對李宏宇和趙欣感興趣,他可不想涉入這個問題,因此語峰一轉問道。
“顯而易見還是南卷的舉子。”吳亮嗣聞言沉吟了一下,微笑著向史繼偕和韓說道,“如果不出意外,這次依然是你們江浙的舉子奪魁。”
“這次我倒看好你們湖廣的李解元!”史繼偕笑了笑,目光落在了李宏宇的號舍上,意味深長地說道。
其實,會元不過是一個虛名而已,重要的是殿試的狀元,殿試的結果才是舉子們最想要的,決定了他們今後的仕途。
與其他舉子相比,李宏宇和趙欣已經在萬皇帝面前嶄露頭角,故而只要兩人能進入殿試那麼李宏宇很有可能被萬皇帝點為狀元。
畢竟殿試的狀元、榜眼和探花由皇帝欽定,與會試成績並沒有關係,史上殿試的狀元不是會試會元的情形比比皆是。
故而史繼偕認為主要李宏宇和趙欣堅持到了最後,那麼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有著其他應試考生所沒有的巨大優勢。
吳亮嗣自然明白史繼偕的言外之意,臉上浮現出一絲愜意的神色,李宏宇不僅上了《平遼策》而且還成功地從****案中脫身而出,萬皇帝肯定對其印象深刻,故而等到殿試的時候將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韓的嘴角也掛著笑意,如果楊漣能把李宏宇拉進東林黨裡那麼無疑將成為東林黨年輕一代的翹楚,屆時對與齊楚浙等黨派的黨爭大有裨益。
李宏宇自然不清楚三位考官對他品頭論足,進了號舍後他就專心致志地檢視考卷,當務之急自然是答題了。
對於李宏宇而言,兩天的考試時間跟三天的考試時間並沒有多少區別,反正他只要一天就能把考卷答完。
與湖廣鄉試時的情形一樣,考卷上面列了三道從《論語》、《中庸》和《孟子》中選的題目,以及五道從《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中選的題目。
看來主考官們也不怎麼喜歡《大學》,由於《大學》字數太少故而兩百多年來考官們能從上面出的題目基本上已經出完了,很難再找到什麼好題目。
當然了,無論是三道“四書”題還是五道“五經”題,考生們不需要全部作答只需從中選擇一題即可,要不然的話還不得把那些考生們給逼瘋了不可。
“四書”題答題的規制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八股文”,無論內容還是行文的格式都有嚴格的要求。
而“五經”題則沒有那麼古板的要求,考生們可以自由發揮,以詮釋對自己所學“五經”的理解。
鄉試時,李宏宇和趙欣選擇了冷門的《禮記》和《春秋》,那樣做既是為了還方雲等人一個人情,同時兩人也對各自的實力充滿了信心。
不過這次可不一樣,李宏宇和趙欣肯定會選擇熱門的“五經”進行應考,只有在熱門“五經”上打敗會試中的競爭者的話那麼才能使得天下的讀書人拜服。
因此,李宏宇這次選擇了“五經”中最火的《詩經》的題目作答,而趙欣選擇了《易經》的題目作答,很顯然兩人之前經過商議,避免在同一個“五經”上廝殺,以爭取成為“經魁”。
由於會試的流程與鄉試相同,故而會試的批卷官首先也會把“五經”試題中每一經中成績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