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何人?”
經過最初的沉寂後,一名跟在那幾名高階文官身旁的將領走上前一步,手扶在腰刀的刀柄上,一臉警惕地瞪著李宏宇沉聲問道,在此之前遼東明軍可從沒接到有援兵要來的訊息。
“楊經略,下官是兵部武選清吏司郎中韓方,奉皇命前來宣旨。”
這時,站在李宏宇身後的韓方閃身而出,沉聲手裡舉著由黃錦製成的聖旨卷軸,高聲向那幾名高階文官領頭的中年人說道,此人就是遼東經略楊鎬。
“韓郎中。”
隨著韓方的現身,那幾名高階文官紛紛面露驚訝的神色,他們都是京城的京官平日裡抬頭不見低頭見,自然互相認識,況且韓方還是兵部的官員與他們在遼東戰事上打過交道。
“臣接旨!”隨後,在楊鎬的帶領下,那幾名高階文官紛紛跪了下去,跟他們身後的將領和士兵也跟著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命翰林編撰、詹事府司經局洗馬李宏宇為遼東巡撫兼兵部右侍郎,賜尚方鳴龍劍,總兵以下諸官先斬後奏。”
韓方開啟聖旨,抑揚頓挫地念道,“另,免去遼東經略楊鎬一切官職,押送回京聽候審問。原遼東巡撫周永春調撥軍需有度,升遼東副經略,在新任遼東經略熊廷弼赴任之前協遼東巡撫處理政務。欽此!”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聽聞此言,楊鎬的臉色變得無比黯然,跟眾人一起叩首謝恩,他早知道自己會被丟官罷職,遼東戰事的失利肯定要由他這個主帥負責。
與此同時,楊鎬心中也對新任的遼東巡撫感到好奇,不僅他周永春等人心中也充滿了狐疑,他們都是在京城任職多年的京官,對翰林院和詹事府的事情一清二楚,從沒聽說過有一個名叫李宏宇的官員。
“韓大人,李巡撫何時抵達?”沉默中,一名中年官員打破了現場的平靜,向韓方一拱手後沉聲問道,他就是剛剛被升了官的周永春。
周永春無疑是最想知道李宏宇身份的人,畢竟兩人即將成為同僚,而且他這個副經略還要輔佐李宏宇,當然要先打探一下李宏宇的底細,好像忽然之間就從翰林院和詹事府冒了出來。
其餘的遼東官員聞言紛紛望向了韓方,臉上紛紛流露出緊張的神色。
遼東除了周永春這個副經略以及巡按御史陳王庭和監軍的戶科給事中李文韜外,剩下的官員最大的就是總兵,皆在李宏宇手中尚方鳴龍劍的斬殺範圍內。
值得一提的是,總兵並不是大明的常設官職,與巡撫一樣而是一種軍事派出性質的臨時官職,大明常設武職是衛指揮使、千戶和百戶等等。
因此,總兵分為地區性總兵,以及地方性總兵,例如柴國柱,他在陝甘的時候任陝西總兵,節制陝西境內明軍,可謂大軍區司令,而到了山海關則成為了山海關總兵,只管山海關一地的明軍,即地方分軍區司令。
實際上,明朝並沒有副將這一官職,這是清朝綠營的武職,從明朝地方性總兵轉化而來。
“諸位大人,本官就是新任的遼東巡撫,萬四十七年已未科狀元。”聽聞周永春的問話,李宏宇一拱手,沉聲向楊鎬和周永春等人表明了身份。
“狀元?”
楊鎬和周永春頓時大吃了一驚,紛紛詫異地望向了李宏宇,臉上滿是難以相信的神色,對萬皇帝派遣新科狀元來遼東感到頗為不解,這樣豈不是使得遼東的局勢變的得更加糟糕?
本來,楊鎬和周永春等人還以為新任的遼東巡撫是萬皇帝從地方上進士出身的官員調往京城翰林院和詹事府任職的,這樣的話對方至少有實際處理政務和軍務的經驗。
可李宏宇是一個在翰林院連屁股都沒有坐穩的新科狀元,沒有絲毫從政的經,如何駕馭遼東複雜的局勢?
雖然李宏宇是狀元但實在是太年輕了,又是新近踏入的官場,這使得楊鎬和周永春等人不知不覺間就對他產生了輕視之心,畢竟打仗不是兒戲李宏宇一個毛頭小子如何服眾,難道要其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不成?
“諸位大人,皇上對遼東戰局異常關注,咱們還是先談當前的局勢吧。”李宏宇清晰地從眾人的驚愕的眼神中看出了輕蔑,不過他並不以為意,抬步領著韓方等人走進了大堂。
周永春等遼東官員望了望面色鐵青的楊鎬,隨即跟了過去,現在李宏宇已經是遼東的最高統帥,他們自然要聽從李宏宇的命令了。
楊鎬神色黯然地立在那裡,他已經被萬皇帝革了職現在是戴罪之身,故而沒有繼續參加遼東軍事會議的資格。